九日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重阳节这天,一打开门就能看到满地的菊花。我不知道是谁送来的美酒,哪个才是陶渊明的家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九日: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
2.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日;
3. 开门有菊花:开门见菊花,表示重阳节时,菊花开得正盛;
4. 不知来送酒:不知道是谁送来酒;
5. 若个:哪个;
6. 是陶家:指陶渊明的家,这里借指有酒之人。

去完善
赏析
《九日》王勃的这首诗歌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首句“九日重阳节”点明了诗的主题和背景,紧接着的“开门有菊花”则通过具体的形象表达了重阳节的独特氛围。而第三、四句“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则以反诘的形式提出了一个问题:不知谁会是那位前来送酒的陶渊明呢?这句既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又暗示了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之人共饮的心情。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悠远,展现了王勃独特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重阳节这天,时年王勃年仅26岁。在此时期,王勃因才情出众而受到皇帝的赏识,却因恃才傲物、性格直爽而被贬为虢州参军。此次被贬,使王勃深感世事无常,对人生命运有了更多感悟。
在上元三年,唐朝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却面临着来自朝廷的压力。他们既要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又要谨慎行事,以免遭受政治迫害。在这种情况下,王勃通过创作诗歌抒发内心的感慨,既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无奈与感伤,又展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