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愚斋为苏敬之作
参军晚著从事衫,白头驱马风尘间。遇民以义不以利,照彻万类穷神奸。不私小智厌变诈,子孙何用夸移山。多财殖产虑益过,忍穷不计囊中悭。萧然偃仰惟一室,斋居慎独师曾颜。忘吾丧我漫不省,直与木石同坚顽。奴颜婢膝事软媚,升高附势劳跻攀。柳州昔日困僇辱,始以巧幸趋机关。伾文执谊窃政柄,贞元党与倾朝班。一朝祸变不可测,同时斥逐投荆蛮。知愚后世自可辩,至今潇水流潺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参加军队晚些穿军服,满头白发策马奔走于尘世间。对待百姓只讲道义,而不追求利益,这种品质如同阳光照亮一切阴暗角落。不因小聪明而沾沾自喜,拒绝欺诈诡计,这样的家族后代不需夸耀权谋。虽然财富众多但应有所节制,忍受贫困而不计较财富的多寡。简朴地生活在一室之内,独自居住,向古时的曾参和颜回学习。忘却自我,专注于内心,宛如木石一般坚定执着。那些奴颜婢膝去迎合讨好的人,为了追求权力和地位疲于奔命。柳宗元曾受困于屈辱,开始凭借机智取得机要位置。王伾和文友在朝廷窃取权力,使朝班陷入倾轧。然而一旦祸乱发生便无法预测,他们被同时驱逐到荒蛮之地。未来的世人自然能分辨是非,时至今日潇水依然潺潺流淌。
去完善
释义
1.参军:古代官名,此指苏敬之曾任参军一职。
2.从事衫:古代官员的服装。
3. 头驱马风尘间:形容奔波于江湖之间的辛劳生活。
4. 以义不以利:强调行仁义之事,不追求私利。
5. 照彻万类穷神奸:洞察世间万事的真相。
6. 不私小智厌变诈:崇尚正大光明,反对阴谋诡计。
7. 子孙何用夸移山:比喻子孙后代无需通过夸耀来展示自己的实力。
8. 多财殖产虑益过:指拥有财富过多会滋生过多的忧虑。
9. 忍穷不计囊中悭:面对贫穷也能安之若素。
10. 萧然偃仰惟一室:描述简朴的生活状态。
11. 斋居慎独师曾颜:在书斋中保持警惕,学习孔子的精神。
12. 忘吾丧我漫不省:指忘记自我,全身心投入到学问之中。
13. 奴颜婢膝事软媚:形容卑躬屈膝,曲意迎合他人。
14. 升高附势劳跻攀:指攀附权贵,地位上升的过程充满艰辛。
15. 柳州昔日困辱:指柳宗元被贬谪的经历。
16. 始以巧幸趋机关:开始凭借机智手段谋求升迁。
17. 伾文执谊窃政柄:指王伾、王叔文二人掌握政权。
18. 贞元党与倾朝班:指贞元年间党派纷争导致朝廷势力失衡。
19. 一朝祸变不可测:指王伾、王叔文失势后被贬谪。
20. 同时斥逐投荆蛮:指与二人有关的官员都被流放至边远地区。
21. 知愚后世自可辩:后人自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22. 至今潇水流潺湲:指柳宗元的故事流传至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朱晞颜写给苏敬之的《独愚斋为苏敬之作》。诗中首先描绘了苏敬之身为参军、白头驱马的风尘形象,以及他在工作中始终坚守道义的原则。诗人认为苏敬之不会因个人私利而牺牲百姓的利益,他的高尚品质就像阳光一样照亮一切黑暗的角落。他不喜欢用聪明才智去谋取私利,也不会为了子孙后代而去移山填海,表现出了他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接着,诗人进一步赞美了苏敬之的品质和节操。他认为苏敬之胸怀宽广,不追求财富和地位,对于贫困的生活他毫不介意。他还提到苏敬之的居所简朴而庄重,通过这个环境可以看出他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纯净和高尚。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自私和虚假,只有真实的自我和坚定的信念。
然后,诗人又对比了那些奴颜婢膝、攀权附势的小人。他们为了名利不惜一切手段,甚至出卖自己的尊严和良心。而苏敬之则与他们截然不同,他始终保持清白和正直,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这种精神正如柳宗元在困难中所展现出来的坚韧不拔,以及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最后,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人们对知愚的辨别能力。虽然有些人在当时受到了迫害,但是他们的品质和事迹却得以流传后世。就像潇水的潺潺流水,永远不会被历史遗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独愚斋为苏敬之作》是宋代诗人朱晞颜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被称为“北宋”或“后周”。在这个时期,中国艺术和文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在朱晞颜创作这首诗歌的时期,他的人生际遇可谓波澜不惊。他早年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官场上取得更高的地位。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和艺术的追求,反而更加专注于诗歌和绘画的创作。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为主,语言质朴,意境优美,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主要包括:北宋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经济文化发展和学术思想。这一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逐渐完善,士人阶层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文人墨客们热衷于书画诗词的创作,特别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等题材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推崇。此外,北宋时期还是一个学术研究繁荣的时期,如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苏轼等人,都在这个时期活跃于文坛,他们的诗文作品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