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惠济院

标题包含
惠济院
建刹基千古,凌云阁数层。 成群皆旧衲,那个是真僧。 未灭惟心火,长明总佛灯。 泉灵名惠济,济物有时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建立寺庙的基础千年不变,凌云阁层层叠起。 众多僧人中谁是真的修行者,难以分辨。 只有心中的灯火不灭,永恒的佛灯照亮前路。 泉水精灵名为惠济,救济万物时常增加。
去完善
释义
1. 建刹:修建寺庙。刹,佛教的寺庙。 2. 基:地基,建筑的基础。 3. 凌云:形容建筑物高耸入云。 4. 阁:楼阁,古代建筑物的一种。 5. 数层:指楼阁的高层。 6. 旧衲:指出家的僧人。衲,僧衣。 7. 真僧:真正的出家人,修行有成的僧侣。 8. 心火:比喻心中的欲望。 9. 长明:指灯火持续燃烧。 10. 泉灵:指具有灵性的泉水。 11. 惠济:对别人的帮助。 12. 济物:救济众生,帮助别人。
去完善
赏析
《惠济院》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许广渊对佛教寺庙惠济院的描绘与感怀。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受为我们展现了惠济院的景象及氛围。 首先,诗人以“建刹基千古,凌云阁数层”开篇,形象地描述了惠济院的建筑风格和历史底蕴。寺庙的建立根基源于千百年前,其建筑高耸入云,气势磅礴。这里“凌云”一词既指楼阁的高度,也寓含着佛法的崇高境界。 接下来,“成群皆旧衲,那个是真僧?”这两句描绘出众多僧侣在惠济院的景象。诗人以“旧衲”来形容这些僧人,展现出他们修行时的朴素生活态度。然而在这众多的僧人之中,又有谁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得道高僧呢?这里诗人提出质疑,引发人们对真理追求的思考。 而后,诗人又以“未灭惟心火,长明总佛灯”来赞美佛法的无尽智慧。即使火光微弱,但只要心中的信念之火不灭,佛灯便永远照亮人心。这表达了诗人对信仰力量的肯定以及对众生美好生活的祝愿。 最后,“泉灵名惠济,济物有时增”这两句则是对惠济院的美好愿景。这里的泉水被赋予了灵性,以此得名惠济。寺院中的僧人们希望通过他们的善举来救济众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精神力量将越来越强大。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生动,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氛围。诗人通过描绘惠济院的景象以及僧人们的修行生活,表达了他对真理、信仰以及慈善精神的深深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惠济院》是宋代诗人许广渊的一首描绘寺院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8年,当时南宋政权已经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许广渊作为南宋的文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于民间。 在创作《惠济院》时,许广渊正值壮年,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对世事有着深刻的洞察。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了解民间疾苦,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现实关怀。此外,他还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对人生和宇宙有着独特的见解。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相对安定,但民族矛盾依然尖锐。金兵的不断侵扰使得南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也激发了文人的家国情怀。许广渊在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时,他以诗歌为武器,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来表现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总之,《惠济院》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公元1158年的南宋时期,许广渊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同时也面临著民族矛盾和家国之忧。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惠济院》这首诗的独特韵味和深刻内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