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放生池

标题包含
放生池
天宝当年寺,鱼池此日存。 溪移古岸脚,殿压旧山根。 月照霜钟远,风开雾阁昏。 网纶虽废禁,和气满乾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繁华的天宝年间,这座寺庙已经存在。 如今,鱼儿畅游的鱼塘依然保存完好。 溪水改变的古岸边,大殿静静坐落在古老的山脚下。 月光映照着钟声,显得格外遥远;风吹散了云雾,使得楼阁显得昏暗。 虽然渔网和钓鱼竿被禁止使用了,但是和谐的气息充满了天地之间。
去完善
释义
天宝:唐朝皇帝李隆基的年号,使用时间为742年至756年。这里借指唐朝时期。 鱼池:放生池,又称化生池、放生湖等,为佛教信徒举行放生活动的地方。 溪:小溪,河流分支。 古岸:古代河岸,表示历史悠久。 殿:寺庙的大殿。 雾阁:云雾笼罩中的楼阁。 网纶:钓鱼工具,这里代指捕鱼行为。 禁:禁止。
去完善
赏析
《放生池》是诗人许广渊在游览天宝年间(742-756年)的寺庙时创作的。诗中通过对放生池周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与和平共处的向往。下面是对该诗的赏析: 首联“天宝当年寺,鱼池此日存”,点明了地点和放生池的存在。昔日的繁华已逝,唯余放生池仍存世间。此句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感,引人深思。 颔联“溪移古岸脚,殿压旧山根”,描述了放生池周边的景色变化。溪流改变了古岸的位置,而庙宇则依傍着古老的山岳而建。此句通过生动形象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岁月的痕迹。 颈联“月照霜钟远,风开雾阁昏”,用月、霜、风、雾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气氛。月光照耀下,钟声悠扬飘荡;风吹散雾气,阁楼逐渐显现。诗人以优美的文字传达了自然界的美妙景致,令人陶醉。 尾联“网纶虽废禁,和气满乾坤”,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期许。尽管曾经存在的捕捞禁令已经废止,但放生池依然充满祥和之气。诗人以含蓄的方式传达出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理念,使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总结来说,《放生池》这首诗通过对放生池周边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诗人许广渊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意象、优美的诗句,成功地塑造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放生池》是南宋诗人许广渊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后期(1160-1279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稳定,社会相对繁荣,但同时也面临着金、元等北方政权的威胁。 许广渊在此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后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个文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同时,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佛教信仰非常盛行,放生池这一题材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放生池通常指的是为放生动物而设置的池塘,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许广渊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放生池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