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昌国院

标题包含
题昌国院
轩开环列万峰青,门对乌伊遂榜名。 千室楼台凭栏尽,一溪烟水卷帘明。 炉烟晨起迷云色,松韵时来杂梵声。 峻极祇宜长闭户,柰何持钵入东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院周围山峰环绕一片青翠,大门对面是乌伊河,岸边有我的名字。 高楼数千,倚靠栏杆就能尽收眼底,一条溪流烟雾弥漫,卷起窗帘更加明亮。 早晨烟气升起,云雾迷蒙,松树摇曳,松涛声中夹杂着佛音。 如此峻峭的高峰,只适合长久闭门在家,奈何还是要拿着饭钵去东城谋生。
去完善
释义
1. 轩:古代一种有帷幕而前设屏障的车子,此处指代山间的亭台楼阁。 2. 环列:环绕排列。 3. 万峰青:形容群山翠绿的景色。 4. 乌伊:古县名,位于今浙江绍兴。 5. 遂:顺着,沿着。 6. 榜名:即“牓名”,题写名字。 7. 千室楼台:众多房屋的楼房和台榭。 8. 栏:栏杆,此指登上楼房的阶梯。 9. 一溪烟水:形容溪水烟雾弥漫的景象。 10. 卷帘:放下或卷起窗帘。 11. 炉烟:燃香时的烟气。 12. 晨:早晨。 13. 迷云色:形容烟气弥漫,与天空中的云彩交融。 14. 松韵:风吹过松树发出的声音。 15. 时来:不时地传来。 16. 杂:混合,夹杂。 17. 梵声:僧众诵经的声音。 18. 峻极:极高的山峰。 19. 祇宜:只适合。 20. 长闭户:长期闭门不出。 21. 柰何:无奈,表示对某件事无能为力。 22. 持钵:僧人化缘,拿着钵盂乞讨食物。 23. 入东城:进入东方的城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昌国院时的所见所闻。首先诗人描述了住所周围的壮观景色:“轩开环列万峰青”展现了山峰环绕的美景;“门对乌伊遂榜名”则表明居所的地理位置和名称。接着诗人在接下来的两句里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和美丽:“千室楼台凭栏尽,一溪烟水卷帘明。”其中“炉烟晨起迷云色”以炉烟、云色营造了一副禅意的画卷;而“松韵时来杂梵声”则在松涛与诵经声中增添了超脱世俗的氛围。然而最后两句却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峻极祇宜长闭户,柰何持钵入东城。”诗人意欲长久隐居于此,却又不得不为了生活而出入尘世。整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昌国院》是唐代诗人许广渊的一首描绘禅院景致和表达内心感悟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此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民生疾苦。 在这样一段特殊时期,许广渊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原本是一位隐居山林的文人,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躲避战乱,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漂泊。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佛教文化,开始关注人生哲学和宗教信仰问题。 与此同时,唐朝的社会风气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变化。由于战乱的影响,人们开始对现实世界产生了怀疑和不满,纷纷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在这种情况下,禅宗作为一种强调内心修养和自我解脱的宗教派别,逐渐在社会上流行起来。许多文人和士大夫纷纷投身于禅宗,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广渊创作了这首《题昌国院》。诗中描绘了禅院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禅宗理念的阐述,诗人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忧虑,又表现出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