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苦
门外车声寂不哗,数椽净扫小山家。
懒鉏茂叔窗前草,剩种渊明篱下花。
不饮客来还贳酒,长闲饭罢必煎茶。
紫岩堪隐吾偕子,雪后春深蕨已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门口的车辆声音悄然消失,这栋小屋静谧而干净。窗前的杂草没有清理,篱笆下的花儿依然绽放。有客人来时倒点酒,吃完饭便烹一壶香茶。你我共同在这隐居,雪花飘落,春天的嫩芽已经冒尖。

去完善
释义
1. 潘牥:南宋文人。
2. 山居苦:题目,描述隐居生活的辛劳。
3. 车声寂不哗:没有喧闹的车马声,表示环境安静。
4. 数椽:几间房屋,形容住宅简陋。
5. 净扫:打扫干净。
6. 小山家:山中的人家,这里指作者自己。
7. 懒鉏:懒得锄草,这里的“鉏”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用来锄地除草。
8. 茂叔: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字。
9. 剩种:剩余的地方种植。
10.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以描绘田园生活著称。
11. 篱下花:指陶渊明诗中常见的菊花等。
12. 不饮客来:即使自己不喝酒,有客人来也要准备酒水招待。
13. 贳酒:借酒。
14. 长闲:长期闲暇。
15. 饭罢:饭后。
16. 煎茶:泡茶。
17. 紫岩:紫色的山石,这里是隐喻居住环境的僻静。
18. 雪后春深:雪后天暖,春天到了深处。
19. 蕨已芽:蕨菜已经发芽,表明春天到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景色和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居苦》是一首描绘古代山林隐逸生活的古体诗,作者是南宋时期的诗人潘牥。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165年前后,当时潘牥正值青年时期,生活在一个战乱频仍、朝政腐败的时代。这一时期,金兵入侵中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潘牥身为文人雅士,对这样的时局感到痛心疾首。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渴望远离尘世纷扰,隐居于山林的向往之情。通过描述山林中的静谧、恬淡的生活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恬静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失望。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隐逸文化”的追求。在当时,许多文人墨客都向往过上隐居山林的生活,认为这样可以远离世俗纷争,寻求心灵的慰藉。因此,《山居苦》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普遍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