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西江月

标题包含
西江月
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 来时诵我《伴牢愁》。 一见尊前似旧。 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 锦囊来往几时休。 已遣蛾眉等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文学家、军事家。他出生于山东历城(今济南)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和胆识。 辛弃疾在青年时期投身抗金事业,曾参与耿京领...查看更多
为酒鬼打好酒
去完善

译文
满脸如盛开的桃花,沉浸在陶醉的梦想中,花白的胡须见证了几多春秋? 酒过三巡,你我仿佛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 诗篇犹如那美人的发丝,书法造诣如同罗隐与赵昀,美好的事物往往在最显眼的地方。 愿你我都能够怀揣梦想,努力追求,美丽的女子们已经在等待着我们。
为酒鬼打好酒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粉面:指女子的面容。 2. 醉梦:指醉酒后的昏昏沉沉的状态。 3. 霜髯:老年人的胡须,这里代指老年人。 4. 春秋:时间、岁月的意思。 5. 《伴牢愁》: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诗。 6. 阴何:唐代著名诗人阴铿、何逊的并称。 7. 罗赵:南朝梁诗人罗敷和赵郡王德元,均以才学闻名于世。 8. 锦囊:古人用锦缎缝制的袋子,用来装书稿、手迹等珍贵物品。 9. 蛾眉:古代美女的代称,这里指代美人。
为酒鬼打好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西江月》以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描绘了一幅画面,通过对比红颜与白发的变化,展现出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接下来的“来时诵我《伴牢愁》”则透露出作者在与友人相聚时,共同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忧愁。 紧接着的“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两句,通过引用阴何、罗赵两位古代文人墨客的故事,暗示了作者对自己才情的自信和对友情的珍视。而“锦囊来往几时休”则表达了对友谊长存的期许,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最后一句“已遣蛾眉等候”则以女性化的形象来形容自己的期待和盼望,使整首词的情感更加饱满,也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的来说,这首《西江月》展现了作者辛弃疾对生活、友情、才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以及他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期盼。
为酒鬼打好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江月》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词。此词创作于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左右,此时的辛弃疾已经四十岁。在这之前,辛弃疾曾投身抗金义军,后奉命南下归宋,希望凭借自己的才干报效国家,恢复中原故土。然而,他南归后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反而因为力主抗金而受到排挤,多次被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辛弃疾借《西江月》一词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在辛弃疾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政治腐败,军事软弱,北方领土大部分沦丧于金人之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辛弃疾的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之心显得尤为可贵。他的词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成为宋词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为酒鬼打好酒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