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圃林馆六首 其一
园池虽市邑,幽僻绝尘缘。水活元通港,荷稀不碍船。竹阴迷灶药,雨气慢琴弦。试检床头稿,新来益几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园池塘虽然位于城市,但环境清幽,远离尘世纷扰。水流通畅且活跃,荷花稀疏而不妨碍船只通行。竹子投下的阴影让人难以辨认出草药和灶台的位置,雨水使得琴弦变得缓慢低沉。尝试查看床头的稿件,近期已经增加了好几篇新作。
去完善
释义
1. "乐圃林馆":地名,位于中国某地;
2. "张掞":人名,可能指的是某位古代诗人或文人;
3. "园池":指园林中的池塘;
4. "市邑":城市或城镇;
5. "幽僻":指远离人群、寂静的地方;
6. "尘缘":世俗事务;
7. "水活":指水流活跃、清澈;
8. "元通港":可能是诗人的故乡或者某个著名地点;
9. "荷稀":指荷叶稀疏;
10. "琴弦":指琴声;
11. "床头稿":诗人在床头的草稿;
12. "新来":最近;
13. "益":增加;
14. "几篇":若干篇。
去完善
赏析
《乐圃林馆六首 其一》张掞: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个人生活环境的诗作。开头两句点出尽管身处市井之地,却拥有隔绝尘世喧嚣的幽静环境。接下来四句分别描写了水活元通港、荷稀不碍船、竹阴迷灶药、雨气慢琴弦四个景致,展现出恬淡的生活氛围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意。结尾两句则是表达诗人对生活情境与心灵的契合的追求。这首诗用细腻的笔触呈现了宁静致远的意境,是一首典型的田园山水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乐圃林馆六首·其一》是唐朝诗人张掞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在贞观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使得国家繁荣昌盛,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张掞是唐初的一位文人雅士,他的人生际遇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在这个时期,文人们受到了朝廷的重视,文学创作的气氛十分活跃。张掞或许因为这种氛围的感染,创作出了这首描绘乐圃林馆美景的诗篇。
诗中通过对乐圃林馆的美好描绘,展现出了唐代初期社会的繁荣景象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唐太宗李世民治理下的国家呈现出一种祥和的景象,人民安居乐业,文艺事业蒸蒸日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