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在熔
巨橐方熔物,洪炉欲范金。紫光看渐发,赤气望逾深。
焰热晴云变,烟浮昼景阴。坚刚由我性,鼓铸任君心。
踊跃徒标异,沈潜自可钦。何当得成器,待叩向知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熔炉里正熔化万物,大熔炉欲塑造金属。
紫色光芒逐渐发出,红色雾气显得更深。
火焰的热度让晴云改变形状,烟雾漂浮使得白天光线变暗。
坚韧和刚强来自我的性质,铸造和制作全靠你的意愿。
涌现跳跃的姿态显示出与众不同,沉着内敛的行为令人敬佩。
何时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等待那一声响向知音人。
去完善
释义
巨橐:巨大的口袋。这里比喻熔炼金属的巨大容器。
方:正要,即将。
熔物:熔化物质。
洪炉:大炉子。这里指冶炼金属的炉子。
范金:铸造金属。这里的“范”是动词,意为塑造模型,“金”是指金属。
紫光:紫色光线。这里指冶炼过程中发出的光芒。
赤气:红色气体。这里指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热气。
逾:超过。
焰热:火焰的热力。
晴云:晴空中的云朵。
烟浮:烟雾漂浮。
昼景:白天的景色。
阴:阴暗。
坚刚:坚定刚强。
鼓铸:击鼓铸造。这里指冶炼金属的过程。
任:任凭。
君:您。
踊跃:向上跳跃。这里形容金属在高温下熔化的状态。
标异:显示与众不同。
沈潜:深入潜藏。这里形容金属在高温下熔化的状态。
钦:钦佩。
何当:何时才能。
成器:成为有用的器具。
待叩:等待敲击。
知音:了解自己的人。这里指能够欣赏并使用自己成果的人。
去完善
赏析
《金在熔》是唐代诗人白行简的一首描绘金属熔炼过程的诗歌。全诗通过对金属熔炼过程中各种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巨橐方熔物,洪炉欲范金”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金属熔炼的场景。这里的“巨橐”和“洪炉”都是古代熔炼金属的设备,诗人用这两个词来表现熔炼过程中的巨大能量和高温。而“范金”则是指将金属熔化后塑造出所需的形状,这是金属从原料到成品的重要一步。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金属熔炼的过程。“紫光看渐发,赤气望逾深”描绘的是金属在高温下逐渐熔化的过程,“紫光”和“赤气”都是高温的象征,这两句诗表达了金属熔炼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焰热晴云变,烟浮昼景阴”则描绘了金属熔炼过程中产生的火焰和烟雾,以及这些现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最后四句,诗人通过“坚刚由我性,鼓铸任君心”、“踊跃徒标异,沈潜自可钦”、“何当得成器,待叩向知音”等诗句,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他认为,事物的成长和发展取决于其内在的属性,但同时也需要外部的环境和条件。正如金属熔炼过程中,虽然金属本身具有坚硬的特性,但还需要熔炉的高温熔化和铸造师的精心塑造,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同时,诗人也强调,只有沉潜内敛,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而不是仅仅追求表面的标新立异。最后,诗人表达了期待有朝一日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愿望,希望能遇到理解自己的知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金在熔》是唐朝诗人白行简的作品。它创作于公元806年,此时正处于唐朝中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白行简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自幼热爱文学,尤其擅长诗词歌赋。他的父亲白华,曾任礼部尚书,母亲则是皇室成员。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白行简从小就接触到了丰富的文学资源,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金在熔》这首诗中,白行简通过描绘金属在熔炉中的锤炼过程,来隐喻人生的磨炼和成长。诗人以“金在熔”为题,旨在表达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同金子在熔炉中经受高温锻造,最终才能展现出耀眼的光芒。这种隐喻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磨砺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个体成长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