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马华山
牧野功成后,周王战马闲。
驱驰休伏皂,饮龁任依山。
逐日朝仍去,随风暮自还。
冰生疑陇坂,叶落似榆关。
躞蹀仙峰下,腾骧渭水湾。
幸逢时偃武,不复鼓鼙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牧野之战取得胜利后,周王的战马开始休息。它们在皂荚树下休息,随意在山中寻找食物。每天清晨,这些马匹出发,傍晚又随着风回到营地。当冰霜出现在远方的陇坂,树叶飘落如同榆关之时,这些战马在山下的山峰之间徘徊,又在渭水之畔奔跑跳跃。幸运的是,现在已经是和平时期,不再需要为战争而敲鼓。
去完善
释义
1. 牧野:古代地名,位于今中国河南省新乡市北部。
2. 周王:这里指周武王,是西周的开国君主。
3. 战马闲:指战马在牧野之战胜利后得以休息。
4. 驱驰休伏皂:指马儿在休闲时候休息的地方。
5. 饮龁任依山:指马儿饮水啃食草料,随意依傍着山。
6. 逐日朝仍去:指马儿每天清晨仍然离开。
7. 随风暮自还:指马儿傍晚时分随着风向归来。
8. 冰生疑陇坂:指陇坂之地出现了冰冻现象。
9. 叶落似榆关:指榆关地方的树叶飘落。
10. 躞蹀仙峰下:指马儿在仙峰山下漫步。
11. 腾骧渭水湾:指马儿在渭水湾奔腾。
12. 时偃武:指时节已经结束了战争。
13. 鼓鼙:指击鼓敲鼙,是古代战争中用以鼓舞士气和指挥作战的一种方式。
去完善
赏析
《归马华山》这首诗描绘了牧野之战胜利后,周王战马的闲暇生活。诗人通过对战马生活的描述,表现了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在诗人眼中,这些战马是和平的象征,它们无忧无虑地在山边觅食,逐日而去,随风而归。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战马的生活环境,如冰封的陇坂、落叶的榆关等,展现了战马所处的美丽而宁静的自然景象。全诗充满了对和平与自然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归马华山》是唐代诗人白行简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但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白行简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进士及第,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白行简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热爱文学,擅长诗歌创作。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唐朝的政局动荡不安,对外战争频繁,民生疾苦严重。在这种背景下,白行简通过描绘战马回归华山的景象,表达了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愿望。他用归马和华山这两个意象,巧妙地传达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