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滤水罗赋

标题包含
滤水罗赋
  罗之名兮惟一,罗之用兮不同。彼以获禽为利,此以救物为功。象夫天而圆其外,体乎道而虚其中。执拯溺之心,忘乎云鸟;表好生之德,及其水虫。观其膺用之初,裁成之始。利物提挈,顺时行止。夕挂于壁,若满月之在天;晓用于人,状圆荷之在水。尔乃匪虚实,如有无。心宁劳于凝滞,体非惮于沾濡。伊纱灯之护虫,则理齐而功倍;彼纶巾之漉酒,乃迹同而用殊。若夫气爽秋晓,景光春昼。临桐井之银床,近莲塘之玉甃。于是铜瓶倾写,金盆俯就。迸千点之珠光,垂一带之冰溜。初疑散丝之雨,洒绿云而乱飞;又似瀑布之泉,穿碧烟而下透。且夫环之劲铁,取其坚而不朽;幂以轻纱,取其疏而无漏。彰妙用于不凡,表深仁而善救。滤颜生之瓢,水欲饮而徐清;漉范令之釜,鱼将烹而获宥。然则开三面者,其仁未知;张一目者,其害有馀。曷若筛么虫而必碍,投勺水而皆虚。纵醯鸡为解罗之鸟,舍并鲋为漏网之鱼。斯则用资于生,不资于杀;仁在乎密,不在乎疏。夫以道存仁恕,水何大而不滤;物莫隐欺,虫何微而风遗。虽焦螟之生必全,有以小为贵者;江汉之流虽大,尽可一以贯之。功且知其至矣,用宁忧于已而。客有抚而歌曰:玉卮无当兮安可拟,风瓢有声兮不足比。惟滤罗之用也大哉,故去此而取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罗的功效只有一种,但它被用作各种不同的方式。一方面,人们用它来捕捉飞禽以获取利益;另一方面,它也被用来拯救生命、创造功德。它的形状模仿天空,呈现出圆形的外貌,体现了道德的本质——虚无。它的目的只有一个:救助溺水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它可以忘记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 在它的使用初期,我们可以看到它对事物的改造能力以及顺应时机的能力。在黄昏时分,它像挂在墙上的满月一样闪闪发光;在黎明时刻,它的作用就像池塘里的荷花那样饱满而美丽。无论是虚幻还是现实,有无都一样存在。在救助生命的过程中,它从不感到疲惫或者沾染污秽。就像用来保护昆虫的纱灯,它的作用与铜瓶和金盆相比更显而易见;又像用来过滤酒的丝绸帽子,尽管它们有着相同的使用方式,但具体用途却各不相同。 在一个凉爽的秋天早晨,或者阳光明媚的春天午后,把它放在水井旁的银床上或莲花塘边的玉砌旁。这样,我们就可以用铜瓶倒入清水,用金盆去盛装它。在那一瞬间,它会溅起成千上万的晶莹剔透的水珠,形成一条长长的冰带。有时,它看起来像细雨般的绿云四处飘散;有时,它看起来像穿过碧绿烟雾的瀑布湍流。 这种罗的形状如一把坚硬的铁环,坚固而持久;覆盖在其上的轻纱则能保证它能既宽松又不会漏水。这种罗的最大优点在于,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生物都能在其中得到救赎。用这种罗过滤水分,水是清澈的;用它去煮鱼,鱼儿会因此获得赦免。 然而,那些只打开一面、留有一面的人,他们的仁爱还不够完善;而那些只留有一面的人,他们所带来的伤害仍有余波。与其如此,不如完全敞开,让所有的虫子都能自由地通过,让所有的小水滴都能顺利地流淌。 让我们放下那些看似微小的生命,释放那些看似细小的鱼群。这样的罗,它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生存,更不在于杀生。因为,在它的庇护下,每一滴水珠都有生存的可能;每一只虫子都有可能得到解脱。所以,即使是最小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即使是最大的水流也可以由我们来贯穿。我们能理解到这种罗的最高境界,它的使用并不在于自我忧虑,而是在乎对生命的关爱和理解。 这位朋友曾经抚掌歌唱:“玉制的酒杯虽然精美,却无法与之相比;风吹动的葫芦虽有声音,也无法与它抗衡。只有这种经过滤罗的生命,才是最伟大的奇迹,所以我们才会舍弃其他的一切,选择这种最美的存在。”
去完善
释义
1. "罗":一种古代的捕鱼工具,此处指过滤用的纱布。 2. "象夫天而圆其外,体乎道而虚其中":形象地描述了纱布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夫天"指的是天空,喻指纱布的外形是圆的;"体乎道"表示纱布中间的孔洞让水穿过,暗含"道"的虚空思想。 3. "执拯溺之心,忘乎云鸟;表好生之德,及其水虫":描述纱布过滤水中的虫子,拯救它们免于溺毙,表达了关爱生命的德行。 4. "挂于壁":把纱布挂在墙上晾干。 5. "若满月之在天;状圆荷之在水":形容纱布挂起后的形状,像满月在天空中悬挂,又像荷叶漂浮在水中。 6. "匪虚实,如有无":纱布虽然看起来有形(实),但其内部却通透无阻(虚),表现出若有若无的特点。 7. "彼纶巾之漉酒":纶巾是一种古代的头巾,此处用来比喻过滤酒的纱布。 8. "迎桐井之银床":在井边放置过滤器的地方。"银床"是对井台的美称。 9. "露千点之珠光":过滤器上沾满的水珠如同闪光的珍珠。 10. "环之劲铁":指过滤器的边缘。 11. "幂以轻纱":指过滤器上的纱布。 12. "滋颜生之瓢":把滤过的水倒入瓢里饮用。"颜生"是一个古代的贤者,这里用来代指饮用水的人。 13. "投勺水":把一勺水倒进过滤器。 14. "纵醯鸡为解罗之鸟":即使是最小的昆虫也可以安全地从过滤器中通过。"醯鸡"是一种小昆虫,这里用来比喻过滤器对小生物的保护作用。 15. "舍并鲋为漏网之鱼":即使是大鱼也可以通过过滤器,不会被遗漏。"并鲋"是一种大鱼,这里用来比喻过滤器对各种大小的生物都有保护作用。 16. "去此而取彼":意思是过滤器可以去除污浊,保留纯净,因此被广泛使用。
去完善
赏析
《滤水罗赋》描绘了滤水罗的形象和用途,它以“天”为形,“道”为质,专注于拯救沉溺其中的生命,不分大小水虫,体现了爱护生命的崇高美德。此赋通过对比其他物品如捕鸟网、纱灯、纶巾等来强调滤水罗的独特功能,同时描绘了滤水罗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这篇赋赞颂了滤水罗的巧妙设计和对生命的尊重,对现代生活中关注环保、珍惜生命的精神具有启示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滤水罗赋》是唐朝诗人白行简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85年,白行简任翰林院学士期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作为皇帝身边的文臣,负责为皇室和朝廷撰写文书、碑文等。 在785年的唐朝,社会政治形势复杂。当时,唐代宗已经去世,唐德宗继位。安史之乱刚刚结束,但战争的影响仍在持续。国家财政紧张,民生困苦。然而,唐朝的文学和文化却在此时达到了高峰,许多著名文人墨客都活跃在这个时期,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白行简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白季庚曾任吏部尚书,叔父白敏中是唐武宗时的宰相。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白行简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文学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朝为官期间,经常参与宫廷宴会和诗会,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交往甚密。 这首《滤水罗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以滤水罗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纷扰的看法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滤水罗是一种古代用于过滤水的工具,诗人以此寓意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要保持清醒头脑,去伪存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