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在镕
巨橐方镕物,洪鑪欲范金。
紫光看渐发,赤气望逾深。
燄热晴云变,烟浮昼景阴。
坚刚由我性,鼓铸任君心。
踊跃徒标异,沈潜自可钦。
何当得成器,待叩向知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巨大的风箱正着力改变物质,熊熊的大火欲塑造真金。
紫色的光芒逐渐显现,炽热的气息越来越深。
火焰的热度让天空的云朵变幻莫测,烟雾弥漫使得白天的景色变得阴暗。
坚定和刚硬是我所拥有的特性,铸造是任凭你的心来决定。
活跃跳脱只能被当作与众不同,深沉内敛才是值得敬佩之处。
何时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等待的是与理解我的人相遇。
去完善
释义
巨橐:大口袋,这里比喻冶炼金属的器具。
洪鑪:大火炉,这里是熔炼金属的地方。
紫光:紫色火焰的光芒。
赤气:红色气体,这里指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热气。
焰热:火焰的热量。
晴云:晴天时的白云。
烟浮:烟雾弥漫。
昼景:白天的景色。
鼓铸:铸造金属器物的过程。
踊跃:跳跃前进,这里形容金属在熔炼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沈潜:深入潜藏,这里指金属在熔炼过程中逐渐凝聚。
何当:何时。
成器:成为有用的器物。
叩向:求教于。
知音:了解自己的人,这里指能欣赏和理解其价值的人。
去完善
赏析
《金在镕》是唐代诗人白行简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熔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成长的思考。
首联“巨橐方镕物,洪鑪欲范金”,以熔炉、范金为喻,寓意人才的培养过程。熔炉需要持续的高温,才能使金子熔化,这个过程就像教育需要耐心和恒心。
颔联“紫光看渐发,赤气望逾深”,描写了熔金过程中紫色光芒逐渐散发,红色烟气弥漫的过程,象征着人才在不断磨练中逐渐崭露头角。
颈联“燄热晴云变,烟浮昼景阴”,描绘了火焰的热力和烟雾的笼罩,使得晴朗的天空也变得阴暗,比喻成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经历各种磨难和挑战。
尾联“何当得成器,待叩向知音”,表达了诗人期待成为有用之才的渴望,以及对知音的理解和支持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熔金的描绘,形象地展示了人才培养的过程,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在镕》是唐朝诗人白行简的一首描绘古人锻造金器的诗。这首诗以金在镕炉中的形象比喻人才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和价值。下面是我为这首诗歌创作的背景说明:
首先,创作时间方面,该诗的写作时间难以确定,但从白行简的人生轨迹和诗歌风格来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晚年时期。白行简生活在大唐盛世,晚年在宫廷中担任文官,对国家的繁荣昌盛有着深刻的体验。
其次,在人生际遇方面,白行简年少时便已才学出众,曾随父亲游学四方,并与兄弟白居易共同被推荐入仕。其一生历经武则天、玄宗、德宗三朝,虽然并未成为著名政治家,但一直兢兢业业地履行着朝廷官员的职责。他在国家繁荣时期,体会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感受到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和使用,这也是《金在镕》表达的核心主题之一。
最后,从时代背景方面看,当时唐朝正值鼎盛时期,社会文化风气浓厚,艺术繁荣。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选拔人才的体系更加健全,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这种背景下,白行简以金在镕的形象比喻人才与国家的关系,寓意人们应该像金一样为国家所用,为国效忠。同时,他也在呼唤统治者应该珍视人才,如冶匠对待熔炉中的金子一般,关爱并发挥他们的才能。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