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喜惟凤师关中回

标题包含
喜惟凤师关中回
孤锡依京侍,诗愁上鬓新。 迹离三辅晚,梦落九江频。 草入松根井,磬通花外邻。 重来知未倦,闲趣自相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孤单的我依托京城生活,诗歌的忧愁在我头上增添新的白发。 我的足迹离开了三辅地区很晚,梦里常常在九江落下。 杂草蔓延到了松树下的古井边,钟声传遍了花草外面的邻里之间。 再次回来时依然不知疲倦,悠闲的乐趣让我们倍感亲切。
去完善
释义
1. 孤锡:指僧人孤独漂泊的状态。 2. 依京:指依附在京城生活。 3. 侍:这里指的是在皇室宫廷中任职。 4. 三辅:长安周边的三个地区,这里代指京城。 5. 九江:位于长江下游的九条支流,这里借指遥远的地方。 6. 频:频繁,经常。 7. 草入松根井:意为杂草长进了荒废的古井中。 8. 磬:古代一种打击乐器,此处以声喻境,表现出幽静的环境。 9. 花外邻:指僧侣修行的生活环境和状态。 10. 重来:再次来到某地。 11. 知未倦:知道尚不会疲倦。 12. 闲趣:悠闲的兴趣,意指享受生活的乐趣。 13. 自相亲:自我感觉非常亲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喜惟凤师关中回》,诗人是释宇昭。释宇昭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侣。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京城外的孤独生活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生活体验和对自然景色的敏感把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惟凤师关中回》是宋代僧人释宇昭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哲宗时期(1085年-1100年)。 释宇昭在这首诗中的情感显得十分丰富和复杂,他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远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这是因为在诗人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墨客都选择了出家为僧,以此逃避现实。而释宇昭作为一位僧人,也同样受到了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在这个时期,由于北宋王朝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的民族冲突日益加剧,导致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僧人们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寄托。因此,释宇昭的诗作不仅表达了他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