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保暹师

标题包含
寄保暹师
吟会失秋期,荒山寄病时。 客髭生白早,丛木落青迟。 渴狖窥没莎井,阴虫占菊篱。 归心何以见,霜月下天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怀念已错过秋季的约定,在荒凉的山区度过病中的时光。 远方的游客早早就生出了白发,茂密的树林里叶子发黄的时间却很晚。 干渴的猿猴躲在沙井边窥视,阴暗的小虫子占据了菊花旁的篱笆。 我的思乡之心如何能表达呢?在这月色如霜的夜晚,我独自遥望远方。
去完善
释义
1. 吟会:指诗人的诗友聚会。 2. 秋期:秋天的时候,此处指诗人们约定相聚的日期。 3. 荒山:指诗人所在的荒山野岭。 4. 病时:生病的时候。 5. 客髭:指离家在外的游子的胡须。 6. 白早:形容胡须变白的早。 7. 丛木:杂乱生长的树木。 8. 落青迟:树叶青翠的颜色消退得慢。 9. 渴狖:口渴的猴子,此处指口渴的人。 10. 窥:窥视。 11. 没莎井:淹没在水中的井口。 12. 阴虫:指虫子。 13. 占菊篱:指虫子占据了菊花盛开的篱笆。 14. 归心:回家的心情。 15. 何以见:如何能够见到。 16. 霜月:带着寒气的月亮。 17. 天涯:天边的远方,此处指诗人远方的家。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吟会失秋期,荒山寄病时”描绘了诗人因病不能参加诗会的失落心情,同时表达了在荒凉的山中寄居的困苦生活状态。一个“失”字突出了诗人在诗词上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身处困境的无奈。 颔联“客髭生白早,丛木落青迟”是对诗人衰老的形象描述,反映出诗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痛苦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客髭生白早”表明诗人过早地生出了白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施展的愤懑和悲伤。“丛木落青迟”则是对季节更替的感叹,意味着春天迟迟未至,寓含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颈联“渴狖窥没莎井,阴虫占菊篱”通过对动物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生态的平衡以及生命的顽强。“渴狖窥没莎井”形象地刻画了口渴的猿猴窥探水井的画面,暗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人世间的不幸。“阴虫占菊篱”则揭示了阴暗角落中的昆虫占据了菊花篱笆的生态现象,寓意着诗人虽然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尾联“归心何以见,霜月下天涯”是诗人对自己无法回家的无奈倾诉。诗人以霜月为背景,将自己思乡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见”字,道出了诗人渴望回归故乡的急切心情,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保暹师》是南宋诗人释宇昭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权在北方金国的威胁下偏安江南一隅,社会动荡不安。 释宇昭是一位在南宋期间活动的僧人,他的生平和具体年份已经无法考据。但从其诗歌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佛教信仰的执着。在这一特殊时期,不少文人士大夫和僧侣都对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充满了忧虑,这种忧虑在诗人的作品中得到深刻的反映。 同时,南宋时期的社会氛围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士人阶层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也达到了高潮。诗歌作为文人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载体,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宇昭以五言律诗的形式,通过诗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佛教信仰的追求,展现了他在乱世中的坚守与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