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拄杖

标题包含
拄杖
久矣相随若弟昆,周全险阻可须论。 断桥测水露半影,野路擉泥留乱痕。 痴坐自怜今日嬾,颠持敢忘昔年恩。 得君分付吾何恨,休向林间打睡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滕岑"的相关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相关信息不足。如果你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你查找。
去完善

译文
很久以来,我们如同兄弟般相伴相依,共同度过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断桥上的露水和野路上的泥泞都见证了我们的足迹。今天有些疲倦,但我仍铭记往日的恩情。能得到你的陪伴和关心,我还有什么好遗憾的呢?让我们一起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吧,不要在林间沉睡虚度光阴。
去完善
释义
久矣:表示时间很长了,"矣"字用于古汉语的感叹语气。 弟昆:兄弟,这里表示亲密的朋友关系。 周全:照顾周全,意指扶持与帮助。 险阻:险要阻塞的地方,形容困难或不利的环境。 断桥:残破的桥梁,暗示曾经断裂过。 测水:通过测量水位来判断水的深浅。 露半影:露出一半的影子,形容景物部分被遮挡的状态。 野路:乡村道路。 擉泥:用杖捣烂淤泥,行走于泥泞中。 颠持:颠仆扶持,形容患难与共的场景。 昔年恩:过去的恩情。 分付:嘱咐,交代。 休向:不要在...停留休息。 林间打睡门:在树林中寻找休息之处。
去完善
赏析
《拄杖》是南宋诗人滕岑的一首诗,描绘了与拄杖之间的深厚感情。首联以兄弟情谊比喻诗人与拄杖的关系,表达了在诗人的生活中,拄杖如同手足般不可或缺。颔联描述了拄杖的作用,帮助诗人度过艰难险阻,如断桥测水、野路触泥等情境。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因年迈体衰而对拄杖产生依赖之情。尾联则以君子的形象赋予拄杖,使诗人对拄杖的爱护之情更加感人至深。全诗通过对拄杖的生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点滴温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拄杖》是宋代诗人滕岑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老年时的孤独心境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首先,我们从诗词的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大概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1279年-1368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织,政治斗争激烈。 其次,我们从作者的人生际遇来分析。诗人滕岑生活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他可能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生活的艰辛,因此在他老年时,他选择了隐居于世,用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这首诗中,他用“拄杖”作为象征,表达了他的晚年生活以及内心的孤独。 最后,我们来看与作者相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在宋末元初时期,文人墨客们常常以山水田园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而滕岑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他也继承了这一传统,通过描述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综上所述,滕岑的《拄杖》这首诗是在一个动乱的年代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老年时的孤独心境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