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容州杜秘丞
官满一舟归,高怀俗背驰。
家藏唯翰墨,民政在声诗。
气劲秋霜并,吟多夜月知。
知贤无路荐,何以报明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官员满船而归,高尚的胸怀与世俗相去甚远。
家中收藏唯有书法和诗歌,民政之事体现在声音之中。
气质如秋天的严霜般坚韧,吟咏众多如同夜晚的明月一般清晰。
知道有贤能的人却无法举荐,用什么来报答这美好的时代呢?
去完善
释义
1. 容州:今广西容县一带,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结的家乡,这里是借指杜秘丞的籍贯或任职地。
2. 余靖:字安道,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今广东曲江人。
3. 杜秘丞:官职名,具体人物不详。
4. 满:指任期届满。
5. 高怀:高尚的情怀,这里赞美杜秘丞的品质。
6. 俗背驰:与世俗背离,这里表示杜秘丞远离世俗纷扰,追求高尚品质。
7. 家藏唯翰墨:形容家中收藏丰富,只有书画。这里称赞杜秘丞的文化修养。
8. 声诗:古代文人以诗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这里表示杜秘丞擅长诗歌创作。
9. 气劲秋霜并:形容杜秘丞的气节像秋天的霜一样坚韧不拔。
10. 吟多夜月知:表示杜秘丞的诗才横溢,连夜晚的月亮都知道他的才华。
11. 知贤无路荐:表示虽然了解杜秘丞的优秀才能,但无法为他推荐好的职位。
12. 何以报明时:如何报答这个美好的时代呢?这是作者对杜秘丞未受到重用的惋惜和遗憾。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送别情感的诗歌。第一句“官满一舟归”描述了朋友即将结束任期,乘坐小船回到故乡。接着的“高怀俗背驰”赞美了朋友的志趣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后面的句子则描述了朋友的家境和才华,他的家庭以书香传世,他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还能为民谋福祉。最后两句“知贤无路荐,何以报明时”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无奈,虽然深知这位朋友是贤能之人,却苦于没有门路推荐他,无法为国家和时代做出更大的贡献。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朋友的赞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容州杜秘丞》是北宋名臣余靖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6年,正值北宋仁宗年间,国家相对繁荣昌盛的时期。在这一年里,余靖作为一名翰林学士,负责选拔人才和辅助皇帝处理政事,可以说身处国家政治中心。然而他深感朝中权力斗争激烈,自己无法左右局势,于是主动要求外放,担任地方官吏,以求能在实际工作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一些贡献。
此时,与余靖同年出生的皇帝赵祯年仅29岁,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使北宋进入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时代。与此同时,王安石的变法运动正在酝酿之中,这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这样的历史背景,余靖希望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这种心境下,当友人杜秘丞被任命为容州知州时,余靖写下此诗为其送行。希望杜秘丞能够胸怀大志,为民谋福祉,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首诗体现了余靖的深厚友谊和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关爱,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高尚情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