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袁恭父神心精舍

标题包含
题袁恭父神心精舍
山川城郭同一形,市人鸦鹊同一声。 吾身本自备万物,万物何有非吾身。 此心虚彻公则明,事至能应物能名。 君不见神心精舍袁主人,叱咤风雷呵鬼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山水水共呈同一形状,城市居民与鸟儿齐声共鸣。 我这身躯原本拥有万物,万物皆与我这身躯紧密相连。 我的心胸宽广公正则光明磊落,面对事情能够恰当应对并为万物命名。 你没看见那位住在神心精舍的主人袁某吗?他能呼风唤雨,震天动地,连鬼神都要听从他的指挥。
去完善
释义
1. 山川城郭:指自然与人造景观的结合。这里形容环境的优美。 2. 市人鸦鹊:指城市中的人和鸟。这里表示城市生活的热闹景象。 3. 本自:原本就拥有。这里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4. 备万物:具备一切事物的能力或品质。这里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有能力的人。 5. 虚彻:虚无、通透的意思。这里形容心灵的状态。 6. 公则明:公正无私就能明白事情真相。 7. 事至:事情来临时。 8. 能应物能名:能够应对事物并能取得名声。 9. 神心精舍: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诗人的理想境界。 10. 袁主人:诗人所敬之人,这里可能指的是袁恭父。 11. 叱咤风雷:形容力量强大,可以驾驭风雷。 12. 呵鬼神:命令鬼神。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袁恭父之间深厚情谊的诗。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同时,也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剖析,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首联“山川城郭同一形,市人鸦鹊同一声”,诗人以山川、城郭和市井中的鸦鹊为喻,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在这里,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普遍的人生哲理: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所有的生命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颔联“吾身本自备万物,万物何有非吾身”,诗人通过自我反思,强调了个体生命的独立性。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是与其他生物最本质的区别。然而,他也意识到,作为人类的一员,自己无法脱离社会和自然界而独立存在。因此,在这一联中,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敬畏之心。 颈联“此心虚彻公则明,事至能应物能名”,诗人继续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主张内心的平静和坦诚,认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面对生活的挑战。这里的“公则明”,意味着公平和公正,是诗人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积极倡导。 尾联“君不见神心精舍袁主人,叱咤风雷呵鬼神”,诗人用赞美友人的诗句结束全篇。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友人袁恭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通过赞美他的品德和才学,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年),晚唐诗人李涛写下了《题袁恭父神心精舍》一诗。这首诗描绘了他在袁恭父神心精舍度过的宁静时光以及他对此地美景的赞美之情。在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可以了解到李涛的才情以及当时晚唐的社会状况。 创作这首诗歌时,李涛正值中年,任官员职,他在任期间曾多次出入庙堂,并有卓越的政治才华和敏锐的历史洞见。然而,当时的唐朝社会危机四伏,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政治稳定。在这种背景下,李涛一方面忧虑国事,另一方面也在寻求内心的平静。 在探访袁恭父神心精舍之时,李涛暂时忘却了尘世纷扰,将目光投向了自然的美景。他在山林深处感受到了生活的安宁与宁静,并以此为灵感创作出这首优美诗篇。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到李涛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平和的追求。这种情感既反映了李涛个人的心路历程,也揭示出当时晚唐社会的矛盾与危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