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社中有赴补者
有诗千首可成名,万户侯封亦可轻。
自是高标凌富贵,肯随余子逐恩荣。
君游璧水甘芳饵,仆为铨衡上玉京。
水镜兰坡各求第,诗盟似未十分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若论诗篇流传千里,足以成就不朽英名,官拜万候亦显得轻微渺小。
自古文人风骨出尘脱俗,岂能随波逐流,只为荣华富贵争艳。
你在朝廷供职享受荣华,我则在皇宫以选拔贤能为重。
大家彼此在水边各自寻找人生道路,而诗歌的使命仿佛尚未得到完全的诠释与明证。
去完善
释义
1. 诗社:由诗歌爱好者组织的社会团体。
2. 赴补:指士人等候补充官职缺额的行为。这里指出仕为官的途径。
3. 李涛:元朝诗人,生平事迹不详。
4. 有诗千首可成名:通过创作大量诗歌而扬名立万。
5. 万户侯封:封建社会的一种封赏,授予拥有万户封地的贵族。这里的“万户侯”是对权贵的象征。
6. 高标:高尚的品格。
7. 余子:其他平庸的人。
8. 逐恩荣:追求名利地位。
9. 君游璧水:喻指入朝为官,“璧水”比喻朝廷。
10. 仆为铨衡:形容选拔官员的过程,其中“铨衡”指选拔官员的职位。
11. 上玉京:进京城做官。
12. 水镜:明镜,比喻分辨善恶的能力。
13. 兰坡:隐逸之地,这里代指归隐田园的生活。
14. 各求第:各自寻求自己的出路和理想。
15. 诗盟:诗歌爱好者的联盟。
16. 十分清:十分纯净无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执着与追求。首先,诗人强调了诗歌创作的重要性,认为有成千首诗便足以成名,甚至将之看得比万户侯的封赏还要轻。这表明了诗人对于诗歌的热爱和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其次,诗人通过对比来突显自己的高洁品质。他明确表示不愿随大流去追逐恩荣,而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这种独立精神和高尚情操使得诗人傲然立于众人之上。
再者,诗人以“君游璧水甘芳饵,仆为铨衡上玉京”这两句表达了他的理想和抱负。这里的“君”和“仆”分别指代自己和对方,表明诗人认为自己应该像流水一样自由自在地创作诗歌,而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而对方则应该像被选拔的人一样努力攀登,以求得到更好的发展。
最后,诗人通过“水镜兰坡各求第,诗盟似未十分清”这两句揭示了当时诗坛的一些问题。他认为诗人们在追求诗歌创作的道路上,各自的水平和标准参差不齐,使得诗歌联盟并不是非常纯净。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严肃态度和对诗坛现状的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唐代天宝年间,诗人李涛写下了这首《诗社中有赴补者》。当时正是唐朝鼎盛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在这种背景下,诗人们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技巧和艺术。
李涛在当时是一位颇有才情的文人,他参加了许多诗社活动,与其他诗人一起切磋诗艺。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然而,在这首诗中,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即将离开诗社的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正值唐朝的盛世,但李涛的个人生活却并非一帆风顺。他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失利,这使得他在诗作中流露出一定的无奈和感伤。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地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前行。
在这首诗中,李涛通过描绘诗社中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同时,他也反映出当时诗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态。总之,《诗社中有赴补者》是一首富有时代气息和个人情感的佳作,展示了唐代诗人之间的友谊和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