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兰坡过省

标题包含
兰坡过省
俯随缰锁就科名,可笑兰坡未苦清。 不管北山怨猿鹤,竟从南海掣鳌鲸。 赏延于世愧在我,思济斯民同此情。 轩冕傥来来则受,未来犹可以诗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甘愿听从束缚去追求功名,真可笑啊,杨万里并未尝过清苦的滋味。 不去想北方山中的怨猿与仙鹤,他径直从南海捕捉了巨鲸。 在世间受到赞誉让我自愧不如,希望帮助这些民众,心中也有着同样的感情。 如果有朝一日得到荣华富贵,那就接受吧,如果没有,仍可以用诗歌来发声。
去完善
释义
1. 俯随:低下头来顺从。这里指屈就科举功名。 2. 缰锁:束缚,拘束。这里比喻科举功名对人性的束缚。 3. 可笑:令人惋惜或痛心的意思。 4. 兰坡:位于今江西省境内的一处山名,传说山中有兰草生长,因此得名。这里代指作者隐居的地方。 5. 北山:即兰坡所在的山。 6. 怨猿鹤:比喻不满现实而怀才不遇的人。这里借指诗人自己及同道中人。 7. 竟从南海掣鳌鲸:比喻取得科举功名。南海,指中国南方的广大海域;鳌鲸,海中的大鱼。 8. 赏延于世:指得到朝廷的恩赐与赏识。 9. 思济斯民:考虑救助百姓。 10. 轩冕:古代官吏的车服,这里指做官。 11. 傥来:无意的到来。这里表示如果机缘巧合做了官,那就接受;如果没有这个机会,也可以以诗人的身份闻名于世。 12. 诗鸣:在诗歌创作上有所成就,发出自己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兰坡过省》是南宋诗人李涛的一首述怀之作,表达了他对科举功名和世俗社会的深刻思考。首句“俯随缰锁就科名”表现了作者在求取功名道路上的无奈与妥协。次句“可笑兰坡未苦清”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一方面追求世俗的成功,另一方面又渴望保持自己的清高与独立。 接下来两句“不管北山怨猿鹤,竟从南海掣鳌鲸”进一步展示了作者的抱负与决心。作者以山间猿鹤的怨恨比喻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而以南海的巨鳌作为自己远大志向的象征。作者暗示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他也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勇攀高峰。 中间四句“赏延于世愧在我,思济斯民同此情。轩冕傥来来则受,未来犹可以诗鸣”则是作者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作者认识到自己在世间的成就并不值得骄傲,而应该以救济百姓为己任。同时,他也表示,如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他会欣然接受权力和地位;如果不能实现,他也会以诗歌来传达自己的思想。 总的来说,《兰坡过省》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反思,展示了作者在追求功名过程中所经历的矛盾、挣扎与坚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兰坡过省》是唐朝诗人李涛的一首描绘自己人生际遇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李涛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但因科举考试落第,未能进入仕途。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兰坡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逐渐衰弱,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然而,文化方面却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诗人们纷纷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李涛虽然科举失利,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而是选择继续在文学领域发展。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