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事
处事无心万象春,任渠逆境自横陈。
笼中无疗家贫药,门外有催诗债人。
酒盏阔疏瓶久卧,文书散乱案多尘。
生前富贵非吾愿,肯学痴人问大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让万物在春天里自由自在地生长,不去过多干预困境。
家中没有解贫困的药,外面却有人催促还债。
酒壶宽大但长久闲置,文件散乱书桌蒙尘。
生前的富贵并不是我所求,谁会愿意像痴人一样去探询命运?
去完善
释义
1. 处事:处理事务。
2. 无心:这里指以平常心看待事情发展。
3. 万象春:一切事物如同春天一样生机勃勃。
4. 任渠:任由他人。
5. 逆境:不顺利的境遇。
6. 自横陈:自然呈现。
7. 笼中:比喻困境或束缚。
8. 家贫药:解决家庭贫困的方法。
9. 催诗债人:催讨诗歌债务的人。
10. 阔疏:宽宏大量。
11. 瓶久卧:喻指饮酒作乐。
12. 文书散乱:形容书房杂乱。
13. 案多尘:书桌上的灰尘积累。
14. 生前:在世时。
15. 富贵非吾愿:不愿意追求荣华富贵。
16. 肯学:愿意学习。
17. 痴人:愚蠢之人。
18. 问大钧:向大自然寻求答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恬淡、达观的生活态度。诗人以“处事无心万象春”开篇,意味着他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世事,如同万物在春天里勃发生长。紧接着的“任渠逆境自横陈”,表达了诗人对困境的淡然处之,任凭它出现,自己却泰然处之。
接下来的“笼中无疗家贫药,门外有催诗债人”,诗人通过比喻,描绘了自己生活清贫,但仍有催还诗债的人上门的景象。这表现了他虽然物质条件不富裕,但精神世界丰富,依然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之后的“酒盏阔疏瓶久卧,文书散乱案多尘”,则是诗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一种写实,表现了诗人生活简朴,但内心豁达的特点。
最后的“生前富贵非吾愿,肯学痴人问大钧”,诗人直言生前的富贵并非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他愿意学习那些不问世事的人,过着自己平淡而充实的生活。这种人生观与处世哲学,无疑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处事》是唐朝诗人李涛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5年,即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此时,大唐盛世正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民生疾苦、家国命运岌岌可危。
李涛在早年曾因直言敢谏而触怒权贵,多次被贬谪流放。此次安史之乱爆发后,他义无反顾地投笔从戎,参加平定叛乱的战斗。面对战乱时局的严峻挑战,李涛内心满怀忧虑和痛心,于是以诗明志,写下了这首《处事》。
在这首诗中,李涛通过对“空山新雨后”的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宁静、祥和的美好向往。同时,他通过对比“草木”的谦卑生长和“王孙”的奢华生活,揭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公。李涛借此告诫人们要关注民生疾苦,共同担当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