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月十六日西湖闻杜鹃

标题包含
三月十六日西湖闻杜鹃
才上苏堤闻杜鹃,杜鹃怪我在天边。 平生不作功名想,今日胡为富贵牵。 辟谷未能那废食,买山所欲尚无钱。 但须两事略如意,便占白云深处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刚到苏堤就听到了杜鹃鸟在叫,杜鹃鸟似乎在责怪我身在天边。 生平从未有过追求功名的想法,今天为什么会为了财富和地位而烦恼呢? 尽管我尝试节食以修炼成仙,却还无法完全做到不吃食物;虽然我想购买山林隐居,但却还没有足够的资金。 只要两件事能稍微如愿以偿,我便可以去白云深处安然入睡。
去完善
释义
1. 苏堤:西湖的一道著名景点,位于杭州市区南部,连接了南北两岸的风光。因苏轼主持修建得名。 2. 杜鹃:又称子规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作为悲凉、思乡的意象出现。它的叫声常被用来比喻呼唤亲人、盼望归乡之情。 3. 天边:这里指远离故乡的地方,表达了诗人身处他乡的惆怅之情。 4. 平生:一生。 5. 胡为:为何。 6. 富贵牵:被荣华富贵所束缚。 7. 辟谷:古人认为的一种修炼方法,通过控制饮食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8. 买山:购买山林,表示隐逸之志。 9. 无钱:没钱。 10. 便:就。 11. 白云深处:寓意隐居生活。
去完善
赏析
《三月十六日西湖闻杜鹃》是一首描绘诗人听杜鹃声、抒发感慨的诗篇。作者以自己在苏堤上听到杜鹃鸟的叫声开篇,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杜鹃鸟的叫声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所以诗人借此表达对功名富贵的嘲讽和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的情绪。接下来,诗人在第二联中通过对比表达出自己从未追求过名利,而今却被世俗的欲望所束缚,让人深思。第三联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田园,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的愿望。最后两句表明,只要有两件事能够顺心如意,就会选择隐居在白云深处的愿望,显示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境界。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月十六日西湖闻杜鹃》是宋朝诗人李涛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75年左右。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李涛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原本是一位忠诚的官员,但因种种原因被贬谪至杭州。在这个阶段,李涛感受到了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苦难。他经常在闲暇之余游历西湖,寻找心灵的慰藉。 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当时的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前来游玩。西湖更是成为了文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场所。 李涛在杭州期间,时常游览西湖,欣赏美景,聆听杜鹃鸟的啼鸣。在这首《三月十六日西湖闻杜鹃》中,他以杜鹃鸟为象征,表达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成为了北宋时期富有代表性的抒情诗篇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