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春晓
剩紫残红能几许。晓枕惊回,无柰纷纷雨。雨过柳风吹不住。不吹愁去吹春去。
莫怪东君分别遽。镜懒钗慵,不是留春处。嫩叶渐看成绿雾。须臾又恐秋霜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所剩无几的花花草草。早晨醒来,无奈外面正下着纷纷细雨。雨后柳树在风中摇摆,却无法带走我的忧愁和春天。
不要责怪春天的离去匆匆。镜子前的我懒散无心梳妆,并非是在挽留春天。嫩绿的树叶逐渐长成了一片绿雾,但是很快恐怕又要遭受秋天的摧残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剩紫残红:指花朵凋谢所剩不多的景象。
2. 惊回:被惊醒。
3. 无柰:无奈。
4. 纷纷雨:下得很大的雨。
5. 东君:指春天。
6. 分别遽:迅速离去。
7. 镜懒钗慵:形容女子懒散的状态,这里指的是春天的消逝。
8. 嫩叶渐看成绿雾:嫩叶逐渐长成绿叶的过程。
9. 须臾:片刻。
10. 秋霜妒:秋天的寒冷使得植物凋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蝶恋花·春晓》描绘了春光短暂、美好易逝的感慨。诗人以“剩紫残红能几许”开篇,感叹剩下的鲜花还能坚持多久,意味着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远。紧接着,“晓枕惊回,无柰纷纷雨。雨过柳风吹不住。不吹愁去吹春去。”描写了早晨醒来,窗外风雨交加,柳风虽吹,却无法将春天的美景留住,反而让它更加快速地消逝。诗人借用“莫怪东君分别遽。镜懒钗慵,不是留春处。” 告诉我们,时光荏苒,东君(指春天)匆匆离开是自然规律,无法挽回。“嫩叶渐看成绿雾。须臾又恐秋霜妒。”收尾则传达了绿意盎然的新芽在不久后可能又将面临秋霜的挑战,寓意着生活之中的波折与无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蝶恋花·春晓》是明代才女徐灿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在明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
在这段时间里,徐灿经历了许多人生波折。她的家族在朝中地位显赫,但随着战乱的蔓延,家族逐渐衰落。在这样的背景下,徐灿以诗词为寄托,抒发心中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同时间段内的时代背景还包括明朝晚期的政治腐败、宦官弄权和民众疾苦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徐灿的诗词中也有所反映,如《蝶恋花·春晓》中“啼鸟惊人春睡重”一句,就暗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