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示四妹
碧海苕溪,弹指又、一年离别。看过眼、倦杨青老,怨桃红歇。相约每期镫火夜,相逢长是葵榴月。倩残镫、唤起半生愁,今宵说。采莲沼,香波咽。斗草径,芳尘绝。痛烟芜何处,旧家华阅。娇小凤毛堂构远,飘零蝉鬓门楣孑。拂银檠、谱向玉参差,声声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湖水环绕着苕溪,转眼间又是一年别离时。看过了双眼,倦了的杨柳已渐苍老,怨恨的桃花也已凋谢。我们曾约定在灯火璀璨的夜晚相见,相逢总是在五月石榴花开之时。请求残灯唤起我半生的愁绪,今晚我要好好倾诉一番。
在那采莲的湖泊边,香气四溢的水波令人陶醉。在小径上斗草,留下芳香的足迹,然后断绝踪迹。惋惜的是,那曾经的家园已经荒芜,美好的回忆不再。她的美丽如同凤凰展翅,高洁的形象让我敬仰不已;她独自承受着生活的辛酸,令我为之动容。轻轻抚摸银色的灯架,用音乐谱写她人生的曲折历程,每个音符都如泣如诉,震撼人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碧海苕溪”:描绘了苕溪周边的美丽风光。苕溪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境内,是一条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河。
2. “弹指又、一年离别”: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经与四妹离别一年。
3. “看过眼、倦杨青老,怨桃红歇”:比喻四妹的年华渐渐老去,青春不再。
4. “相约每期镫火夜,相逢长是葵榴月”:描述了作者和四妹之间的约定,每次相聚都是在灯火辉煌的夜里和阳光明媚的月份。
5. “倩残镫、唤起半生愁,今宵说”:借用残灯来表达自己的半生愁苦,希望今晚能与四妹共同诉说。
6. “采莲沼,香波咽”:形容荷叶茂盛的池塘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四妹的生活艰辛。
7. “斗草径,芳尘绝”:描述了杂草丛生的道路,意味着四妹所处的环境十分艰难。
8. “痛烟芜何处,旧家华阅”:表达了对四妹家道中落的惋惜之情。
9. “娇小凤毛堂构远,飘零蝉鬓门楣孑”:形容四妹虽然出身名门,但现在却生活漂泊,孤独无依。
10. “拂银檠、谱向玉参差,声声血”:表示四妹在困苦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如同玉一般的美好。

去完善
赏析
《满江红 示四妹》赏析:
本词开篇以“碧海苕溪”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为后续的离别场景铺垫了氛围。接下来“弹指又、一年离别”表达了与亲人离别的无奈与感慨。“看过眼、倦杨青老,怨桃红歇”则通过对杨柳和桃花的描绘,进一步传达了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哀伤。
词人在“相约每期镫火夜,相逢长是葵榴月”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期待。然而,现实却是“倩残镫、唤起半生愁,今宵说”,强烈的反差使得哀愁之感更加浓烈。
下阕中,“采莲沼,香波咽。斗草径,芳尘绝”描绘了昔日美好的童年时光已不再,流露出无尽的惋惜之情。而“痛烟芜何处,旧家华阅”则是对家园荒废的痛心疾首。紧接着,“娇小凤毛堂构远,飘零蝉鬓门楣孑”道出了四妹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对家族衰败的无力感。
最后,“拂银檠、谱向玉参差,声声血”中,作者以弹奏音乐的形式,将内心的情感寄托在音符之中,表现出深沉而又执着的情感,令人感慨万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满江红·示四妹是清代女词人徐灿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词是在清顺治末年,即公元1644年至1661年之间创作的。在这期间,中国社会正处于明末清初的变革时期,民族矛盾、社会动荡和家族纷争相互交织。
徐灿本人也经历了战乱离散,她和家人在清军入关时失散,后在战事平息后才得以重逢。她在失去家园的同时,也失去了尊荣的生活地位。尽管如此,她在流离之中仍然保持了一颗坚定的心。然而,生活环境和家族的剧变给她带来了深重的痛苦。
此首词作寄予了徐灿对亲人和家庭的深深牵挂,希望家人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苦的命运。体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以及悲悯亲人的情感关怀,表现出强烈的家族责任感和人生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