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临江仙·系舟
寂寞汀洲春欲暮,数声杜宇帆收。夕阳斜系小孤舟。绿沉嘶马路,红点榜人头。
烟柳易残人易老,几多闲闷闲愁。澹云朦月伴鱼钩。一春消息事,已付水中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傍晚时分,江水中的沙洲显得格外寂寥。远处传来几声杜鹃鸟的叫声,原来是船家的船帆正在落下。太阳慢慢西下,余晖照耀着小船上孤独的乘客。路旁的柳树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枝头上的嫩叶翠绿得仿佛要滴出水来。骑马的路人纷纷赶回家中,消失在夕阳的尽头。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柳絮渐落,人也逐渐老去。这种闲散的生活和心中的忧愁交织在一起,难以言表。夜幕降临,天空中的浮云遮住了月亮,只剩下朦胧的月光洒在江面。夜钓的人披着月光,等待鱼儿上钩。这个春天的一切变化,都已经告诉了水中的鸥鸟。

去完善
释义
1. 系舟:停泊船只。
2. 汀洲:水边平地,这里指江河中的沙洲。
3. 春欲暮:春天快要结束了。
4. 数声杜宇帆收:杜鹃鸟的鸣叫声中,船帆渐渐落下。
5. 绿沉嘶马路:绿色的水面上,马儿嘶鸣的声音。
6. 红点榜人头:红色的身影在人群中标记出来。
7. 烟柳易残:烟雾笼罩的柳树容易凋谢。
8. 澹云朦月伴鱼钩:稀疏的云彩伴着朦胧的月光陪伴着垂钓的人。
9. 一春消息事:整个春天的消息都已经传开了。

去完善
赏析
《卷中临江仙·系舟》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象和表达诗人情感的诗。诗的首句“寂寞汀洲春欲暮”展现了春天的尾声,让人感受到孤独与落寞。紧接着的“数声杜宇帆收”描绘了泊船的画面,传达了诗人结束旅程、归心似箭的心情。
随后,诗人通过描绘“夕阳斜系小孤舟”的景象,强调了落日时分的宁静与沉思。同时,“绿沉嘶马路,红点榜人头”表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以及生活中的琐碎琐事。
而“烟柳易残人易老,几多闲闷闲愁”则体现了岁月的无情,让人们感到忧虑与悲伤。此时,“澹云朦月伴鱼钩”则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宁静,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愫。
最后两句“一春消息事,已付水中鸥”表现出诗人将心中的忧愁寄托于自然之中,让春风带走自己的烦恼。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描绘人生百态和抒发内心情感的佳作,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卷中临江仙·系舟》是清代词人徐灿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这是清朝初年的动荡时期,同时也是明朝灭亡、南明建立的历史阶段。在这个特殊时期,徐灿的人生际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徐灿原本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境殷实,然而随着战乱和朝代更迭,她的家庭地位一落千丈,生活陷入困境。这使得她在词作中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和无奈。另一方面,她作为一个女性词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她的才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尊重,这使她倍感压抑。
在时代背景方面,清朝初期,由于战乱和政治斗争的残酷,知识分子对前朝有着深深的怀念之情。他们通过对前朝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表达对故国的哀思和对新政权的不满。徐灿作为这个时代的女性文人,她的词作也深受这种情绪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