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 燕京元夜
华灯看罢移香屧。正御陌、游尘绝。素裳粉袂玉为容,人月都无分别。丹楼云澹,金门霜冷,纤手摩娑怯。三桥宛转淩波蹑。敛翠黛、低回说。年年长向凤城游,曾望蕊珠宫阙。茫茫咫尺,眼前千里,况是明年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灯光下赏完华灯,步过香气四溢的小径。在宽阔的道路上,游人如织,尘土飞扬。洁白的衣裳和粉色的衣袖,如同玉般美丽的容貌,使人和月光都无区别。高楼上的云彩显得清淡,金门前的霜露显得寒冷,柔弱的手指触摸着一切,显得有些害怕。三座桥蜿蜒曲折,仿佛凌波微步。收起青绿色的眉头,低声诉说着往事。每年都到京城游玩,曾经看到过仙宫般的美景。然而咫尺天涯,眼前的美好瞬间成为遥远,更何况明年的此时又会如何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燕京:今北京地区,此处泛指北方地区。
2. 元夜:元宵节的夜晚,即正月十五夜。
3. 华灯:精美的花灯。
4. 移香屧:移动的脚步声。香屧指古代女子穿的鞋子,此处代指脚步声。
5. 御陌:皇家的街道。
6. 游尘:游动的尘埃,比喻繁华的景象。
7. 素裳粉袂玉为容:形容女子的妆容淡雅而高贵。
8. 人月都无分别:人和月亮融为一体,无法区分。
9. 丹楼云澹:红漆楼阁上的云彩淡淡的景象。
10. 金门:古代皇宫的门。
11. 霜冷:秋天的寒冷。
12. 纤手摩娑怯:用纤细的手抚摸寒冷的物体感到害怕。
13. 三桥宛转淩波蹑:形容女子在月光下轻轻走过三座桥的情景。
14. 敛翠黛:低下头整理头发。
15. 低回说:低声细语。
16. 凤城游:游历京城。
17. 曾望蕊珠宫阙:曾经仰望天上的宫殿。
18. 茫茫咫尺,眼前千里:形容距离的遥远。
19. 况是明年月:更何况是明年的月圆之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燕京元夜的繁华景象。上片以华丽的灯火和游尘为引,展现了人物和月光融合的情景,营造出一片繁华盛世的氛围。下片则通过细腻的人物描绘,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结尾处以“茫茫咫尺,眼前千里,况是明年月”收尾,既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也揭示了人们在这繁华背后可能面临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词在描绘现实的同时,亦透露出浓厚的哲理意味,使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御街行 燕京元夜》是徐灿创作于明朝末期的词作。这首词描绘了燕京元宵节的繁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国的眷恋。
在明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作为宫廷女官的徐灿,虽然身处繁华的燕京城,但她深知民间疾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哀愁。她通过观察元宵节的盛况,反思了这个时代的辉煌与落寞。
在元宵之夜,燕京城的街头巷尾热闹非凡,人们争相观赏灯会、猜灯谜,一片喜庆祥和的景象。然而,徐灿却在这些热闹的场面中看到了民生多艰的现实,感受到了时代的沧桑变迁。她通过对家乡和故国的思念,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