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永遇乐 寄索庵

标题包含
永遇乐 寄索庵
澹澹离云,凄凄紫陌,香尘飞雪。泪滴鲛绡,愁盈珠勒,一霎成抛撇。别去叮咛,传来芳信,频寄锦书休绝。倩东风、吹向天涯,悄悄把离愁说。减去沈腰,霜添潘鬓,怎似前秋离别。镜裹分鸾,灯前瘦影,羞把湘帘揭。有恨黄昏,无情玉笛,催落江梅寒月。问今宵、多少凄凉,枕棱衾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灿(1573年-1644年),字宾友,号剑溪,浙江绍兴府上虞县人。明朝末年的文人,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与陈子龙并称“南陈北徐”。 徐灿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徐学谟曾任南京兵部侍郎,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查看更多
liyjie
去完善

译文
轻轻的离云,淡淡的悲伤,紫色的道路显得孤寂。尘土里飘散着香气,像飞雪一样纷飞。眼泪滴在丝绢上,如珍珠般晶莹,心情也充满了忧愁。分别时的叮咛犹在耳边,传来的消息带来丝丝暖意,希望经常能收到你的来信。让春风把你的离愁带给远方,悄悄地告诉她我的思念。曾经的消瘦,现在的白发,都比不上过去的离别。镜子里的自己孤独,灯光下的身影憔悴,不愿再揭开那扇窗帘。怨恨这黄昏的无情,玉笛的声音让人更加哀伤,仿佛催促梅花凋谢,月亮变冷。今晚有多少的悲伤和寒冷,只能在枕头和被子里独自承受。
liyjie
去完善
释义
《永遇乐·寄索庵》是清代诗人徐灿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主要描绘了与友人分别时的场景,以及离愁的心情。下面是详细的词句注释: 1. 澹澹离云:澹澹,形容云朵稀疏的样子;离云,分离的云彩。这里指的是天空中飘散的云彩,暗示着别离的气氛。 2. 凄凄紫陌:紫陌,指京城郊外的道路;凄凄,形容道路凄清荒凉。这句是说在凄凉的京郊道路上送别友人。 3. 香尘飞雪:香尘,飞扬的香粉;飞雪,形容飘舞的雪花。这句描述了别离时漫天飞舞的尘埃和雪花,象征着离别的伤感。 4. 泪滴鲛绡:鲛绡,神话传说中鲛人织出的薄纱;泪滴鲛绡,形容眼泪如同鲛人织的薄纱一样晶莹。这句表达了自己离别时的悲痛心情。 5. 愁盈珠勒:珠勒,马缰绳;愁盈珠勒,形容忧愁充满了马缰绳,比喻心中充满忧愁。这句表达了离别时的心情。 6. 一霎成抛撇:一霎,一瞬间;抛撇,丢弃,离开。这句表示与友人瞬间就要分别,令人感伤。 7. 别去叮咛:叮咛,反复嘱咐;别去叮咛,表示临别时反复叮嘱友人。 8. 传来芳信:芳信,美好的消息;传来芳信,表示收到了友人的来信。 9. 频寄锦书休绝:锦书,古人用锦绣做成的书信;休绝,不要断绝。这句表示希望友人经常来信,不要中断联系。 10. 倩东风:倩,请;东风,春风。这句表示希望春风能把自己的思念之情传递到远方。 11. 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这句表示友人远在天涯。 12. 减去沈腰:减去,减轻;沈腰,南朝沈约的消瘦形象,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憔悴模样。 13. 霜添潘鬓:霜添,白发增多;潘鬓,指魏晋时期的美男子潘岳的头发变白。这句表示自己的头发因为忧虑而逐渐变白。 14. 怎似前秋离别:怎似,怎么比得上;前秋离别,指以前的秋天离别。这句表示这次的离别比以前的更加痛苦。 15. 镜裹分鸾:镜裹,镜子中;分鸾,指夫妻分离。这句表示自己在镜子里看到了夫妻分离的景象。 16. 灯前瘦影:灯前,灯光下;瘦影,形容自己消瘦的身影。这句表示自己憔悴的模样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明显。 17. 湘帘揭:湘帘,湘妃竹制作的窗帘;揭,揭开。这句表示自己不愿意揭开窗帘,以免看到窗外的离愁景象。 18. 有恨黄昏:有恨,满怀怨恨;黄昏,傍晚时分。这句表示在傍晚时分感到无尽的忧伤。 19. 无情玉笛:无情,没有情感;玉笛,用玉石制作的笛子。这句表示玉笛的声音让人感受到无情的冷漠。 20. 催落江梅寒月:催落,催促落下;江梅,梅花的一种;寒月,寒冷的月光。这句表示玉笛的声音催促着梅花凋落,同时伴随着寒冷的月光。 21. 问今宵:问,询问;今宵,今晚。这句表示今晚有多少离愁和悲伤。 22. 枕棱衾缺:枕棱,枕头上的棱角;衾缺,被子不全。这句表示枕头和被子都不完整,表达了孤独和无助的情绪。
liyjie
去完善
赏析
《永遇乐·寄索庵》是清代词人徐灿的一首抒情词。此词表达了一位女性在与所爱之人别离后的思念与愁绪。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别离的场景,以及别后独自面对孤独和寂寞的心境。 首句“澹澹离云,凄凄紫陌,香尘飞雪”为一幅伤感的别离画面:天空中的离云,路旁的紫藤花,纷纷扬扬的飞雪,一切都显得那么寂寥和落寞。紧接着,词人以“泪滴鲛绡,愁盈珠勒”来描绘别离时的心情:泪如雨下,愁绪满肠。然后,词人借“一霎成抛撇”暗示这种分别可能是永久的,令人倍感哀伤。 之后,词人想象着在分离之后,通过不断传递的信件保持联系,并期待春风能将这份深情带到天涯海角。“减去沈腰,霜添潘鬓,怎似前秋离别”,词人用典来形容自己的消瘦和白发,感叹这次分别给彼此带来的巨大影响。 接下来,词人描绘了自己独处时的场景:镜子里的自己形单影只,灯光下的影子憔悴不堪,甚至连帘子都不敢轻易揭开。而黄昏和玉笛带来的景象更增愁绪,仿佛江梅和月亮都感受到这无尽的凄凉。最后,词人以“问今宵、多少凄凉,枕棱衾缺”结束全词,表达了对今晚孤独的深深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和婉约风格,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离别画卷,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离别的无奈。
liyjie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永遇乐 寄索庵》这首古诗是清代女词人徐灿所创作的。徐灿生活在清朝初年,她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先是丈夫早逝,然后又是清军入关、南明灭亡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人生际遇使她对世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也影响了她的创作风格。 在《永遇乐 寄索庵》这首词中,徐灿以寄索庵为线索,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百态,既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又表现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词既体现了徐灿作为女性的细腻情感,又展现了她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念。
liyjie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