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唐浣溪沙 十四夜

标题包含
南唐浣溪沙 十四夜
已试华灯照锜筵。渐添奇巧斗新悬。明月似嫌芳景速,不轻圆。佳节最怜前一日,旧欢长算几何年。可惜金吾犹禁夜,促游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灿(1573年-1644年),字宾友,号剑溪,浙江绍兴府上虞县人。明朝末年的文人,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与陈子龙并称“南陈北徐”。 徐灿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徐学谟曾任南京兵部侍郎,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查看更多
李东成被注册了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灯火照亮了华丽的宴会。渐渐地,各种新奇巧致的装饰物被悬挂起来以争夺风头。月亮似乎觉得美好的时光过得太快,不愿意轻易变得圆满。在节日中最令人喜爱的是前一天的日子,过去的欢乐还可以计算有多少年。可惜的是,警察还在禁止夜晚游玩,催着我们快点回家。
李东成被注册了
去完善
释义
《南唐浣溪沙 十四夜》徐灿的注释: 1. 南唐: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位于长江下游地区。 2. 浣溪沙:词牌名,此词描绘了元宵节时的情景。 3. 十四夜:农历正月十五日夜,即元宵节之夜。 4. 华灯:华丽的灯火,此处指元宵节时悬挂的彩灯。 5. 锜筵:宴席,这里指元宵夜的宴会。 6. 奇巧:奇特巧妙的设计,这里指元宵节的各种装饰和花灯。 7. 明月:指天上的月亮。 8. 嫌:不喜欢,嫌慢。 9. 芳景:美好的景色,这里指元宵节的景象。 10. 不轻圆:不轻易变得圆满,形容月亮在十五时才变得圆满。 11. 佳节:指元宵节,这一天被视为重要的节日。 12. 最怜:最喜欢。 13. 旧欢:往日的欢乐,这里指过去元宵节的情景。 14. 长算:长期计算。 15. 金吾:古代官职名,负责维持治安。 16. 禁夜:禁止晚上外出活动。 17. 促游鞭:催促人们外出游玩的马鞭,这里指元宵节的欢乐氛围。
李东成被注册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南唐浣溪沙 十四夜》以华丽的词藻描绘了元宵节的繁荣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美好时光的怀念。首句“已试华灯照锜筵”描绘了元宵夜的繁华场景,展现出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场面。接着的“渐添奇巧斗新悬”则形象地描述了元宵节的各种新奇物品和特色活动。 然而,紧接着的“明月似嫌芳景速,不轻圆”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句词意味着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仿佛月亮也不愿意让这美好的夜晚过快结束,所以不愿轻易圆满。这种表达不仅展示了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独特视角,也凸显了她细腻的情感。 接下来的“佳节最怜前一日,旧欢长算几何年”更是直接表达了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两句词既暗示了元宵佳节的美好,又揭示了回忆中的欢乐时光已经过去了很久。这种感慨使得整首词更加深沉和丰富。 结尾的“可惜金吾犹禁夜,促游鞭”则传达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这里提到了古代禁止夜间出行的法令,使得人们无法尽情游玩。这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她向往自由和快乐,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束缚。 总之,这首《南唐浣溪沙 十四夜》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元宵夜的繁华与美丽,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东成被注册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唐浣溪沙 十四夜》为明清之际的才女徐灿所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末年,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徐灿在这期间经历了诸多人生变故,如家庭破碎、战乱流离等。因此,她的词作充满了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徐灿所处的时代正值明清之交,政治腐朽、民不聊生。时局的艰难使她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同时,她作为一名女性词人,又在努力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价值。在《南唐浣溪沙 十四夜》中,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的交织,展现了女性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
李东成被注册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