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闺思
细雨落花江上。风动玉钩帘帐。试问倚阑人,愁锁一天春望。怊怅。怊怅。波畔双鱼轻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雨洒落在江河上的花朵。风吹动着玉质的挂钩和窗帘。试着问那些依靠在栏杆上的人,他们的忧愁如同春天的景色一样无边无际。惆怅,惆怅,水波边的小鱼轻轻摇晃着。

去完善
释义
1.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等。
2. 闺思:通过描绘女子在闺阁中的情思,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细雨落花江上:形容春天的江南景色。
4. 风动玉钩帘帐:风吹动着窗帘,指屋内的人注意到外面的动静。
5. 倚阑人:倚靠在栏杆上的人,这里指闺阁中的女子。
6. 愁锁一天春望:形容女子因忧愁而愁眉不展,无法欣赏春天的美好景色。
7. 怊怅:忧伤惆怅的心情。
8. 波畔双鱼轻漾:描述江边的鱼在水中轻轻游动,寓意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亲人的思念。

去完善
赏析
《如梦令·闺思》是明代才女徐灿的一首描绘思妇情怀的词。开篇两句“细雨落花江上。风动玉钩帘帐”便营造出一种迷离、忧伤的氛围。江水悠悠,花儿凋零,这正是春天常见的景象,但在这风雨飘摇的季节,这样的景色更容易引发人们的离愁和思念之情。
接着,词人化身为一位思妇,向观众展示了她心中的惆怅:试问倚阑人,愁锁一天春望。这两句点明了主题,写出了主人公的满怀心事和愁绪。倚阑望眼欲穿,希望得到那边的消息,但却只能看到茫茫一片的春天景色,无法触及远方的他。这种无奈与痛苦就像无形的锁链将她锁住,让她感到无比的惆怅和忧虑。
而结尾的两句“怊怅。怊怅。波畔双鱼轻漾”则将这种情绪推向了高潮。“波畔双鱼”指的是江面上轻轻荡漾的小舟,这个意象象征着主人公心中无尽的思念和盼望。然而,无论她如何失望和惆怅,鱼儿依然在轻轻地荡漾着,仿佛在嘲笑她的痛苦和期盼。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整首词的情绪更加深刻和感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如梦令 闺思》是清代词人徐灿的一首描绘闺阁女子思念远方恋人的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康熙年间,即公元1662年至1722年。
在康熙时期,正值清朝建立之初,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有志之士投身于反清复明的大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灿的丈夫陈之遴因参加反清复明的活动被流放到辽宁沈阳,她则独自留在家中,过着孤寂的生活。这段人生际遇使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愈发浓厚,也为她的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一时期,词这种文学形式逐渐由盛转衰,但依然在民间广泛流传。徐灿身为一名才女,对词有着深厚的热爱,她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她的作品以婉约、清丽见长,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女性内心的情感世界。这首《如梦令 闺思》便是她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她对于离别的深深哀愁和对重逢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