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苏幕遮·秋老

标题包含
苏幕遮·秋老
雨深深,秋自老。旧苑新花,莫问愁多少。玉爪侵弦寒料峭。才奏南音,阵阵惊风搅。 袖红单,屏翠小。剪剪清霜,不许芙蓉好。故国烟芜昏复晓。尚有青山,强向江城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灿(1573年-1644年),字宾友,号剑溪,浙江绍兴府上虞县人。明朝末年的文人,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与陈子龙并称“南陈北徐”。 徐灿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徐学谟曾任南京兵部侍郎,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查看更多
ang1223
去完善

译文
秋雨绵绵,秋天渐渐老去。旧的花园里,新的花儿在绽放,不要去问它们有多少忧愁。玉制的指尖抚过琴弦,感受到寒冷的料峭。刚刚弹奏起南方的音乐,就被一阵阵疾风吹散。 红色衣袖显得孤独,绿色屏风显得小巧。清晰的霜冻,不能让荷花变得更好。故乡的烟雾弥漫,黄昏和黎明交替出现。还有那青山,仍然坚持着环绕这个被江水环绕的城市。
ang1223
去完善
释义
《苏幕遮·秋老》是清朝女词人徐灿的一首词作。以下是对该词中部分词句的注释: 1. 雨深深:形容阴雨连绵不绝,气氛压抑。 2. 秋自老:指秋天自然地进入衰老阶段。 3. 旧苑新花:在古老的园林里,新的花朵正在开放。 4. 莫问愁多少:不要问有多少忧愁。 5. 玉爪侵弦寒料峭:指寒冷的秋风轻轻吹过琴弦,声音如侵润着寒意。 6. 才奏南音:刚弹奏完南方的音乐。 7. 阵阵惊风搅:一阵阵突如其来的寒风打扰了美好的音乐。 8. 袖红单:红色的袖子显得有些单薄。 9. 屏翠小:绿色的屏风显得很娇小。 10. 剪剪清霜:形容薄薄的清霜。 11. 不许芙蓉好:指清霜使得荷花无法良好生长。 12. 故国烟芜:故国的土地上烟雾弥漫。 13. 昏复晓:从黄昏到黎明。 14. 尚有青山,强向江城绕:虽然还有青山环绕,但勉强环绕着江边的城市。
ang1223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苏幕遮”的形式展现了秋天的景象和作者的心境。首句“雨深深,秋自老”描绘出连绵秋雨和秋天苍老的画面,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接下来,通过“旧苑新花,莫问愁多少”的描述,传达出作者面对季节更替、繁花落尽的哀愁之情。 “玉爪侵弦寒料峭”一句中,“玉爪”寓意琴声之美,而“侵弦”则意味着弹奏时寒气逼人。在这里,作者通过琴声传达了冷峻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无奈与感伤。随后,“才奏南音,阵阵惊风搅”进一步表现出在风雨飘摇的季节里,内心的忧虑与惶恐。 下片以“袖红单,屏翠小”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孤独、清冷的心境。接下来的“剪剪清霜,不许芙蓉好”则表达了作者的哀怜之情,感叹世事的无常与无情。最后两句“故国烟芜昏复晓。尚有青山,强向江城绕”更是将家国之思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ang1223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苏幕遮·秋老》是明代女词人徐灿所著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抒发人生感慨的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约为明末清初之际,正值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徐灿的人生经历丰富而曲折。她曾经历了明朝末年的战乱,与家人离散,生活困苦。然而,她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勤于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 在徐灿生活的时代,社会矛盾尖锐,战争频繁。尤其是明末清初的战乱,使许多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在这样的背景下,徐灿通过她的诗词作品,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表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综上所述,《苏幕遮·秋老》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时期,徐灿在此阶段经历了丰富的人生际遇,她用诗歌表达了她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ang1223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