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五月十六日夜南湖观月

标题包含
五月十六日夜南湖观月
良宵观月岂无人,未必能看到四更。 山载塔灯金笔立,水摇亭槛玉帘横。 歌从菡萏香中起,酒向玻瓈盏内明。 谁信南湖当暑夜,葛衣风透觉寒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镃(1153年-1221年),字功甫,号约斋,又号竹斋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父亲张濡曾任朝议大夫,母亲是宋高宗赵构的女儿秦鲁国大长公主。 张镃年轻时就才华横溢,受...查看更多
叶炎炎
去完善

译文
在美好的夜晚观赏月亮的时候,其实并不一定只有一个人在场。但要看清楚凌晨四点钟的风景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 山的最高处立着金色的塔灯,好像一支金色的笔矗立在山上。水面上的亭子栏杆就像水中的玉帘一样飘动着。歌声从荷花的香气中升起,而美酒则在透明的杯子里闪烁。 有谁相信在南湖的这个炎热的夏夜里,尽管穿着简单的葛衣却依然觉得寒风刺骨呢?
叶炎炎
去完善
释义
《五月十六日夜南湖观月》: 这是南宋诗人张镃创作的一首描绘夜晚赏月的诗。 1. “良宵观月”:描述在美好的夜晚观赏月亮。 2. “四更”:古代夜间分为五更,四更指凌晨1点到3点之间。 3. “山载塔灯金笔立,水摇亭槛玉帘横”:山上宝塔的灯光像金色的毛笔一样矗立,水面上的亭子如玉石般美丽。 4. “歌从菡萏香中起,酒向玻瓈盏内明”:歌声伴随着荷花香气而起,美酒倒进玻璃杯中显得格外明亮。 5. “谁信南湖当暑夜,葛衣风透觉寒生”:谁能相信在这个夏日的夜晚,穿着葛布衣衫仍感到寒风刺骨。
叶炎炎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在五月十六日晚上于南湖观赏月亮的情景。首句表明观赏者众多,但真正能欣赏到深夜美景的人并不多。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山峰上的宝塔灯火辉煌,如同金色的笔矗立;水面波光粼粼,仿佛是玉帘轻轻摆动。接着又描绘出歌声随风飘来,来自荷花盛开的池塘,而美酒则照亮了玻璃杯,显得分外诱人。最后两句则讲述了即使是在炎炎夏日,南湖的夜晚依然让人感到凉爽宜人。整首诗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展现了张镃深厚的诗词功底。
叶炎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月十六日夜南湖观月》是南宋诗人张镃创作的古诗词。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的五月十六日夜,此时正值南宋中期,社会相对安定。 在这一年里,张镃的人生际遇较为波折。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得到重用。他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生活也略显沉闷。然而,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在南湖观月的夜晚,他被月光所感动,写下了这首描绘美丽夜景的诗歌。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中期虽然社会相对安定,但政治斗争依然激烈。尤其是韩侂胄当政期间,以王安石新法为核心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而张镃本人则属于保守派,因此他在官场上的境遇并不乐观。这也使得他更加关注自然和生活,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叶炎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