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河湟

标题包含
河湟
河湟何计绝烽烟,免使征人更戍边。 尽放农桑无一事,遣教知有太平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黄河和湟水之间的边界地带怎样才能断绝烽火与硝烟? 让战士们免于不断被征召去戍守边疆。 把精力都放在农业和蚕桑上,那么便无事可忧, 从而让人们认识到太平盛世的到来。
去完善
释义
《河湟》是唐代诗人罗邺所作的一首描写边疆问题的诗。以下是词句注释: 1. 河湟:河指黄河,湟指湟水,即今青海省的湟水河,这里是泛指边疆地区。 2. 何计绝烽烟:意为如何能彻底消除边疆战乱的隐患。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3. 免使征人更戍边:意指不再让士兵频繁地戍守边疆。征人,出征的人,这里指的是戍边的士兵。更戍,轮流戍守。 4. 尽放农桑无一事:完全放开农耕与蚕桑之事,使百姓安居乐业。 5. 遣教知有太平年:意指通过政治手段使人们知道已经到了太平盛世。遣教,派遣使者宣扬政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河湟》是唐朝诗人罗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渴望国家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首句“河湟何计绝烽烟”意指如何才能消除边疆战乱的隐患,让百姓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次句“免使征人更戍边”表达了对士兵远离家乡、长期驻守边疆的同情和对战争的不满。接下来的两句“尽放农桑无一事,遣教知有太平年”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农村景象: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家庭团圆,生活无忧。这样的场景正是诗人所期盼的理想社会,也是国家太平的象征。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战乱与和平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河湟》是唐朝诗人罗邺的一首描绘边疆战争和民族关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晚期,大约公元850年前后。 在创作《河湟》这个时期,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动荡局势,疆土逐渐分裂,国力衰弱。罗邺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目睹了边境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不易,对国家的前途深感忧虑。在这种背景下,罗邺创作了这首表达他对边事忧虑的《河湟》。 《河湟》一诗涉及到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战争及民族关系问题。吐蕃是当时活跃在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民族政权,曾多次侵扰唐朝边疆。诗人通过对战乱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社会秩序的担忧。这种忧虑反映了唐朝晚期的时代氛围,也是诗人关注民生、热爱国家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