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夕寄友
壁灯花落夜将残,天远那知客思单。
鹤帐不成云外梦,燕楼空锁雨中寒。
千年风雅教谁主,一曲凄凉只自弹。
又恐孤山梅渐老,明朝相约过长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墙壁上的灯光映照着飘零的花瓣,夜晚即将结束。远方的天空啊,你可知道我孤独思念的心情。白鹤驾云的梦想已无法实现,燕子筑巢的楼宇在雨水中显得更加冷清。千年的诗风谁来传承呢,我只能独自弹奏这一曲悲伤的音乐。又怕西湖边的梅花慢慢老去,明天约定一起去过长安吧。
去完善
释义
1. 壁灯:墙壁上的灯火。
2. 花:此处指的是花灯。
3. 夜将残:形容夜晚将要结束。
4. 天远:指天空遥远,也可理解为离愁的遥远。
5. 客思单:离家在外的旅人思念故乡之情。
6. 鹤帐:指高洁之士的住所。
7. 云外梦:比喻虚幻的事物或遥远的梦想。
8. 燕楼:燕子楼的简称,这里代指歌妓居住的地方。
9. 风:指诗文的风采。
10. 雅:指文学艺术的雅致。
11. 一曲凄凉:指一首凄凉的曲子。
12. 孤山梅渐老:指梅花逐渐凋谢。
13. 明朝:明天。
14. 相约过长安:约定一起去长安城。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冬夕寄友》是诗人蔡槃写给朋友的诗。诗人以壁灯花落、夜将残起句,营造出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天远、鹤帐、燕楼等意象,表达了与朋友相隔千里、无法相聚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千年风雅的敬仰和对曲终人散的感慨。最后,诗人又以孤山梅老、相约长安的画面收尾,给人以期待和希望之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夕寄友》是晚唐诗人蔡槃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尚无确考,但据其诗歌内容推测,大致应为晚唐时期。
晚唐时期,宦官当权、藩镇割据严重,朝廷内外政治腐化,民众生活困苦。蔡槃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文人,亲身经历了这一时期的沧桑变革。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抒发了对战乱时局的忧虑之情。
在人生际遇方面,蔡槃早年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担任地方官员,后因时局动荡,弃官归隐。他的一生坎坷不平,历经世事沧桑,这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出了一系列反映民间疾苦和忧国忧民思想的诗歌作品,如《冬夕寄友》等。
此外,同时间段内的时代背景还包括:唐代后期,佛教、道教发展迅速,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寄托;同时,科举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许多文人志士投身于诗歌创作,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这些时代背景都为蔡槃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