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
欲去休云易,相思恐弗禁。
一床秋雨梦,千里暮云心。
每自悲行役,知谁识老吟。
西风闻过雁,记取问佳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要抛开烦恼很容易,却又无法抑制住思念之情。
在秋雨中入睡,做着相隔千里的梦境。
常常因为行役而悲伤,有谁知道我年老后的吟咏呢?
西风中传来大雁的叫声,请代我问候远方的好消息。
去完善
释义
《留别》蔡槃注释:
1. 欲去休云易:欲去,将要离开;休云易,指离别时的话语容易说出口。
2. 相思恐弗禁:相思,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恐弗禁,恐怕无法控制。
3. 一床秋雨梦:比喻在离别的愁绪中入睡,如同陷入一场秋雨般的梦境。
4. 千里暮云心:形容心情如同遥远天际的暮云,飘渺不定。
5. 每自悲行役:行役,指出门远行,常常为自己的出行感到悲伤。
6. 知谁识老吟:识老吟,了解老年时的感慨;这里表示谁能理解我老年时的感慨呢?
7. 西风闻过雁:西风,秋天的风;过雁,飞过的雁子。这句意思是听到秋天吹过的风声和飞过的雁子。
8. 记取问佳音:记取,记住;问佳音,询问美好的消息。这句意思是希望将来能听到远方的美好消息。
去完善
赏析
《留别》是蔡槃的一首抒怀之作,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之情与对远方的思念。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无奈、感慨和对友情的留恋。
首联“欲去休云易,相思恐弗禁”,写出了离别的场景。在即将离别之际,诗人用“休云易”来形容告别容易,表达了别离时的不舍和无奈。同时,“相思恐弗禁”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即虽然离别在即,但对远方的思念却无法抑制。
颔联“一床秋雨梦,千里暮云心”,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眷恋。“一床秋雨梦”形容诗人在秋雨中入梦,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千里暮云心”则借暮云之景,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愁绪和对远方朋友的牵挂。
颈联“每自悲行役,知谁识老吟”,通过抒发个人感怀,传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其中,“行役”表示诗人离家远行,体现了其生活的漂泊不定;“老吟”则喻指诗人年老的情怀。这一联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友情的珍惜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作品具有更为深远的意蕴。
尾联“西风闻过雁,记取问佳音”,呼应了诗题中的“留别”,表达了诗人希望得知友人消息的愿望。在诗人的想象中,当秋风传来大雁南飞的消息时,他期望能够收到来自远方的友人佳音。这里,诗人通过对大雁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牵挂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留别》诗以其凝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以及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别》是唐代诗人蔡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未详,大约生活在唐玄宗、唐德宗时期(742年-805年)。
在蔡槃的生活时代,大唐帝国经过初唐的繁荣发展,逐渐步入鼎盛阶段。然而这一时期的朝政渐趋腐败,宦官势力抬头,加之边患问题严重,民生疾苦,使得许多有志之士壮志难酬。蔡槃也不例外,他曾在朝中担任官职,却因个性耿直而遭到排挤,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
在他的这首《留别》诗中,充分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纷争的无奈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源于他对生活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借物寓情的手法,他成功地传达出了自己的心境和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