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
举酒吟诗易,居贫作客难。
一番思世事,半日倚阑干。
霜重竹篱薄,风高石径寒。
无言搔短髪,望眼到长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挥杯赋诗看似简单,贫困中寄人篱下却非易事。
思考世间纷扰,不知不觉倚靠栏杆过了半日。
霜降使得竹子凋零,风寒也让石径萧条。
默默无言挠头时,望向远方的古都长安。
去完善
释义
1. 客中:在异乡做客的情景中。
2. 举酒:拿起酒杯,此处指喝酒。
3. 吟诗:吟咏诗歌,此处指作诗。
4. 易:容易。
5. 居贫:处于贫困之中。
6. 作客:寄居在他人家中或者他乡异地。
7. 难:艰难,不容易。
8. 一番:一种、一番思绪的意思。
9. 思世事:思考世间的事务,指关心社会民生。
10. 半日:半天的时间。
11. 倚阑干:依靠在栏杆上。
12. 霜重:霜期正重的意思,指秋季霜降时。
13. 竹篱薄:竹子编织的篱笆,此处形容简陋的房屋。
14. 风高:风势很大的意思。
15. 石径:石头铺成的道路。
16. 寒:寒冷。
17. 无言:沉默不语。
18. 搔短髪:用手指抓挠头发,表示焦虑或烦恼的样子。
19. 望眼:远望的目光。
20. 长安:中国古代四大古都之一,今西安一带,此处代指京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客中》,是一首表达了作者离乡背井、寄人篱下的哀愁之作。全诗通过描述诗人旅居在外的生活场景和情感波动,展现了诗人孤寂、失落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如“霜重竹篱薄”,形象地展现出旅外生活的凄清;又如“风高石径寒”,突出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落寞。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表达出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前途的迷惘。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客中》是明代诗人蔡槃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孤独、寂寥的心境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创作时间大约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
蔡槃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曾历任知县、监察御史等职,后因触怒权贵而被罢官,从此过上了流浪的生活。这段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也让他对故乡更加眷恋。
在明朝嘉靖年间,宦官当权,朝政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蔡槃作为一名正直的官员,对这种现象深感痛心。他在《客中》一诗中表达了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