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
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
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大房子是否允许我居住呢?鸟儿频繁地带着泥土来到了角落。
曾经和佳人一起谈论过,多少次错过了刺绣的时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大厦:大房屋,这里指诗人所在的住所。
2. 许栖无:能否栖息。许,表示同意或允许;栖,栖息;无,表疑问。
3. 频已衔泥到座隅:多次已经叼着泥土来到了屋角。频,多次;已,已经;衔泥,用嘴叼着泥土;座隅,房屋的角落。
4. 曾与佳人并头语:曾经与美人并肩交谈。曾,曾经;佳人,美人;并头,并肩;语,交谈。
5. 几回抛却绣工夫:多少次放下刺绣的功夫。几回,几次;抛却,放下;绣工夫,指刺绣的时间或技能。

去完善
赏析
《燕子》是唐代诗人秦韬玉所著的一首描绘燕子的诗。首句“不知大厦许栖无”表明了燕子对自己的寄居之处尚无把握;第二句“频已衔泥到座隅”则表现了燕子的辛勤和活力,它们用嘴衔来泥土筑起自己的家。接下来的两句,“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则是以燕子和佳人的对话作为修辞手法,展现了燕子与人类之间亲密关系的同时,也表现了燕子忙碌的生活中仍不缺乏交流的活泼特性。整体来看,这首《燕子》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示了燕子的勤劳、纯真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赋予了这个寻常景象一种深刻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燕子》是唐朝诗人秦韬玉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燕子的美丽形象和活泼性情,同时也借燕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天的热爱。
该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个时期正值唐朝鼎盛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发生,唐朝逐渐走向衰落。在这样的背景下,秦韬玉的诗歌创作也反映出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在秦韬玉生活的时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们热衷于结交名流、游览山水,抒发自己的才情。秦韬玉作为当时著名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深受人们喜爱。而《燕子》这首诗以其生动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