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
曲沼深塘跃锦鳞,槐烟径里碧波新。此中境既无佳境,
他处春应不是春。金榜真仙开乐席,银鞍公子醉花尘。
明年二月重来看,好共东风作主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池塘深处的蜿蜒小径倒映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岸边槐花绽放如烟。这里的景色虽非最佳,但其他地方也无法替代春天的美好。想象一下,一年后的春天,我们再一起来到这里,共同欣赏这美好的风景,感受春风拂面的温暖。

去完善
释义
曲江: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是唐代著名的风景区,也是文人墨客常聚之地。
秦韬玉:字中明,唐朝诗人,生卒年不详。
曲沼深塘:指曲江池的池塘,形状曲折,周围有荷花。
跃锦鳞:形容鱼在水中跳跃的样子,锦鳞指色彩斑斓的鱼。
槐烟径里:槐烟指槐树发出的烟气,这里指槐花飘落的景象。径里即小路上。
碧波新:碧波指水面清澈,这里形容水面反射阳光,波光粼粼的景象。新指刚出现或刚发生的事物。
此中境:指的是曲江这个地方。
无佳境:没有特别好的风景。
他处春应不是春:其他地方春天的景色应该也不会特别美好。
金榜真仙:这里指科举及第的人。
开乐席:举行宴会。
银鞍公子:骑着银鞍马的青年男子,这里可能指的是游宴中的贵族子弟。
醉花尘:陶醉在鲜花和尘土之间,形容欢快热闹的场景。
明年二月重来看:诗人期待明年二月再次来到曲江,欣赏这里的风光。
好共东风作主人:与春风一同迎接新的一年。

去完善
赏析
《曲江》描绘了曲江池的宁静美好景象,通过对曲沼、深塘、锦鳞等元素的细致描绘,以及春夏季节交替的特点进行刻画,表现出曲江独特的美景和生机。同时,诗篇以“此中境既无佳境”为转折点,从描绘自然风光转向对人世繁华的思考,展现出了诗人以独到的眼光去审视周围世界的精神风貌。最后,诗人在结尾展望明年春天的曲江盛况,与春风相伴,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体来看,这首古诗画面生动,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是古典诗词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曲江》是唐代诗人秦韬玉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9世纪初期,正是唐朝晚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秦韬玉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对社会的黑暗现实深感不满,但他的仕进之路并不顺利,因此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无奈。
曲江原是唐朝皇家禁苑的一处名胜,因在皇宫之南而得名。但在秦韬玉生活的时代,这里已经衰败不堪,昔日繁华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这使秦韬玉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曲江景象的诗篇,以表达他对盛世不再的遗憾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