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公子行
阶前莎球绿不卷,银龟喷香挽不断。乱花织锦柳撚线,
妆点池台画屏展。主人公业传国初,六亲联络驰朝车。
斗鸡走狗家世事,抱来皆佩黄金鱼。却笑儒生把书卷,
学得颜回忍饥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门前绿色的莎球依然如故,未曾卷起,银龟香气弥漫,婉转悠长。繁花如同锦绣,柳树好似丝线,装点了池塘和楼台,犹如一幅画卷。主人公的家史可以追溯到开国之初,亲朋好友关系密切,经常驾车朝见天子。他们热衷于斗鸡走狗等游戏,身上都佩戴着金色的鱼形饰物。相比之下,那些书生拿着书本,苦读颜回的故事,却只能忍受饥饿的折磨,让人发笑。

去完善
释义
1. 莎毬:一种绿色的植物,常用于比喻年轻女子的头发。
2. 银龟:古代官员使用的信号器,这里指代官员的身份。
3. 织锦:形容花色繁复,如同锦绣般美丽。
4. 妆点:装饰,点缀。
5. 池台:池塘边的小亭子,这里指代园林景观。
6. 画屏:有画饰的屏风,这里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7. 业传国初:家族的基业从开国之初就传承下来。
8. 六亲:泛指亲戚朋友。
9. 朝车:官员上朝时的车辆。
10. 斗鸡走狗:古代贵族的娱乐活动,这里指代世家子弟的生活。
11. 黄金鱼:古代官员佩戴的鱼形饰品,象征权力和地位。
12. 儒生:读书人。
13. 把书卷:拿着书本。
14. 颜回忍饥面:颜回是孔子的弟子,相传他生活清苦,但精神丰富。这里讽刺那些只会读书的书生。

去完善
赏析
《贵公子行》秦韬玉: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贵公子们无忧无虑、享乐生活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贵公子们的奢华生活。诗人以阶前的绿莎球、喷香的银龟、编织锦绣的柳线等物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华美的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繁华的世界。同时,诗人还强调了贵公子们在家庭背景上的优越地位,他们的家族在朝廷中有很高的声望,这使得他们能够过上更加奢侈的生活。
然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并非全然赞美这种生活方式,他还讽刺了那些沉溺于玩乐的贵公子们。他们认为读书是无用的,嘲笑儒生们尽管饱读诗书,却仍然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相比之下,诗人认为这是一种无知和短视。在这个意义上,这首诗既是对贵族生活的描绘,也是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贵公子行》是唐朝诗人秦韬玉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代中期,大致在公元8世纪后半叶至9世纪初。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秦韬玉生于书香门第,年少时即以才学著称。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科举考试多次失利,直到晚年才得以进士及第。这一人生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艰难,这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
在唐代中期,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较高,贵族子弟多受宠爱,过着奢华的生活。然而这种生活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烦恼和问题。秦韬玉的《贵公子行》通过对贵公子们纸醉金迷生活的描绘,揭示了这些人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软弱无能,以及对荣华富贵的短暂性、虚幻性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