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刑部李郎中山亭
侬家云水本相知,每到高斋强展眉。瘦竹亸烟遮板阁,
卷荷擎雨出盆池。笑吟山色同欹枕,闲背庭阴对覆棋。
不是主人多野兴,肯开青眼重渔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家与水乡有深厚的了解,每当到达这个高楼时都会展现出欣喜的神情。细长的竹子轻轻下垂,烟雾弥漫在楼阁之间;绿色的荷叶盛满雨水,从池塘里冒出头来。我们笑着欣赏山的颜色,斜靠枕头作诗,闲暇时在庭院的阴凉处与朋友下围棋。这并不是因为主人多有自然的兴趣,而是他对渔夫有着深深的敬意。

去完善
释义
1. 侬家:我家里的人,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己。
2. 云水:指云与水相连的景象,这里可以理解为指代大自然的美景。
3. 本相知:原本就很熟悉,互相了解。
4. 高斋:指高大的书房或者楼阁。
5. 强展眉:勉强展开眉头,表示作者在面对美景时的心情。
6. 瘦竹亸烟:形容竹子在烟雾中摇曳生姿的样子。
7. 遮板阁:遮挡住板阁,这里可以理解为竹子遮挡住了楼阁的一部分。
8. 卷荷:指荷叶卷起,这里可以理解为荷叶在风雨中的样子。
9. 擎雨:顶着雨水,这里可以理解为荷叶在雨中支撑着雨滴。
10. 盆池:小型的池塘,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家中的水池。
11. 笑吟:笑着吟咏,表示作者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
12. 山色:山间的景色。
13. 攲枕:斜靠在枕头上,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躺在那里欣赏窗外的风景。
14. 闲背庭阴:悠闲地背对着庭院的阴凉处。
15. 对覆棋:对着棋盘下棋,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在下棋时的休闲状态。
16. 青眼:用青色眼珠看人,表示对人重视和喜爱。
17. 肯开:愿意打开,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愿意给渔师提供机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刑部李郎中山亭》,是唐朝诗人秦韬玉的作品。首句“侬家云水本相知”,意思是说山亭如家,山水相伴,彼此相知相惜。次句“每到高斋强展眉”,传达出作者每次来到这个山亭都会感到非常愉悦,即使是在严肃的场合也能保持舒展的心情。颔联“瘦竹亸烟遮板阁,卷荷擎雨出盆池”描绘了山亭周边的景色:竹子被烟雾笼罩,荷花在雨中摇曳。颈联“笑吟山色同欹枕,闲背庭阴对覆棋”表现了诗人在此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也进行了悠然自得的娱乐活动,如枕着枕头观山景,或在树荫下与人对弈。最后两句“不是主人多野兴,肯开青眼重渔师”,表明若非主人具有浓厚的山野之趣,也不会如此珍视并尊重身边的渔民朋友。整首诗从自然风光、活动场景以及人物情感等多方面展现了山亭的魅力与生机,呈现出一种自然和谐、宁静致远的生活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刑部李郎中山亭》是唐朝末年诗人秦韬玉创作的一首描绘山亭风光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末时期,此时社会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正是黄巢起义的年代。
秦韬玉虽然出身于世族大家,然而他的家族并未因地位而受宠,反而逐渐衰微。他在科举考试中也未能脱颖而出,最终仅以诸生的身份进入仕途,担任京兆府参军一职。在担任参军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底层百姓的苦难生活,这让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秦韬玉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将对社会的忧虑和感慨寄托在山亭美景之中。他的这首诗通过对李郎中山亭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虑,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