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五侯传
汉亡金镜道将衰,便有奸臣竞佐时。专国只夸兄弟贵,
举家谁念子孙危。后宫得宠人争附,前殿陈诚帝不疑。
朱紫盈门自称贵,可嗟区宇尽疮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汉朝失去权威正道逐渐衰落,邪佞之臣纷纷辅佐当朝。掌控国家大权的人只注重兄弟之间的尊贵,却忽略了子孙后代可能面临的危机。受到皇帝宠爱的人在宫中争相依附,而皇帝对宫廷前的谏言却不以为然。朝廷上布满那些自以为是显贵的人,可惜在这广大的天地间满目都是疮痍和伤痛。

去完善
释义
1. 汉亡金镜道将衰:这里指汉朝衰落的历史教训。“金镜”是一个典故,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金镜”表示此典表达世事如梦,比喻历史的镜子可以映照现实。
2. 奸臣竞佐时:这里指那些争权夺利的奸臣们争相辅助君王。
3. 专国只夸兄弟贵:描述奸臣为了独揽大权,把持朝政,不惜攀附权贵,结党营私。
4. 举家谁念子孙危:全家上下只顾贪图富贵,却忽略了子孙未来的安危。
5. 后宫得宠人争附:指朝廷中得宠的人竞相讨好皇帝及其亲信。
6. 前殿陈诚帝不疑:在前殿陈述忠诚之人,皇帝却不加怀疑。
7. 朱紫盈门自称贵:满朝官员都自诩身份尊贵,不可一世。
8. 可嗟区宇尽疮痍:可悲的是,国家的疆土已经满目疮痍。

去完善
赏析
《读五侯传》的写作背景与当时政治腐朽、皇权式微的状况密切相关。诗以“五侯”为切入点,体现了唐朝末年宦官势力强大、统治者无能的情况。首联通过描绘汉朝衰落的历史景象,暗示唐朝正走向衰败;颔联指出奸臣当道、祸国殃民的现象;颈联描述了皇帝信任奸臣,使朝廷陷入危机;尾联进一步揭示出,尽管满朝文武追求富贵荣华,但国家已千疮百孔。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宦官干政的不满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五侯传》是唐朝诗人秦韬玉创作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作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当时唐朝已经进入了衰亡时期,宦官势力强大,统治者昏庸无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秦韬玉作为一名有才华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通过阅读历史书籍,了解到汉朝的五侯事迹,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歌。
诗中,秦韬玉以五侯的奢侈生活为例,揭示了宦官当道的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同时,他也暗示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像自己这样的文人士大夫无法实现抱负,只能寄情于诗文,表达内心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