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古
大底荣枯各自行,兼疑阴骘也难明。无门雪向头中出,
得路云从脚下生。深作四溟何浩渺,高为五岳太峥嵘。
都来总向人间看,直到皇天可是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致的繁荣与枯萎各自运行,同时也让人怀疑是否积德行善也会难以明了。头顶的无常就像落下的白雪,命运的道路如同从脚下延伸出的云朵。在深远的四海间是何等的浩渺,矗立的五岳显得太高峻了。所有的这些都要被世人所见,直至面对上天才能得以平正。

去完善
释义
大底:大概;荣枯:荣华与枯萎,指人世间的兴衰;各行:各自发展;兼疑:又疑惑;阴骘:佛教语,谓暗中所行善事,指神明公正;难明:难以明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问古”为题,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命运以及宇宙的哲思。首联通过对比不同事物的盛衰过程,暗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诸多复杂现象难以理解。颔联将困难处境比作头上落雪、脚下踏云,形象地展现诗人所处环境的艰难。颈联描绘四溟浩渺、五岳峥嵘的景象,引发人们对深邃宇宙的思考。尾联则表明人们一直在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理,追求一个公平的境地,但终究无法触及至高无上的皇天。整首诗气魄宏大,意味深远,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诗才与不凡的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问古》是唐代诗人秦韬玉的一首描绘历史沧桑、人生际遇的古诗。这首诗歌作于公元759年,此时的唐朝已经进入了动荡时期,安史之乱刚刚结束,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反思历史和人生的意义。
在这一年,秦韬玉三十五岁,他身为贵族,却对现实社会充满了忧虑和不满。他的生活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官员,后因仕途不顺而退隐山林。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问古》,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外,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关注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许多人以诗为寄托,抒发自己对时代的感悟。秦韬玉作为一名文豪,他的诗歌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