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贫女

标题包含
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0 1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秦韬玉,字文华,生卒年不详,唐代长安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担任过官员。在科举考试中,秦韬玉的成绩并不出众,但他却因受到权臣的青睐而得以进入朝廷担任官员。 据《新唐书·艺文志》记...查看更多
周青春
去完善

译文
简陋的家门从未见识过绫罗衣物的芳香,想要托付一个好的媒人却更加自感忧伤。 有谁欣赏那高雅的风流格调呢?大家都喜欢时下简朴的妆容。 她敢于夸耀自己的针线技巧,而不是以画得长长的眉毛来与他人争艳。 遗憾的是年复一年都在缝制金色的衣裳,却是为别人做成新娘的嫁衣。
周青春
去完善
释义
蓬门:指贫穷的家庭。 绮罗香:绮丽多彩的绫罗绸缎,这里形容富贵人家穿着华丽。 拟托良媒:打算委托优秀的媒人介绍自己。 风流:本指才华横溢,这里形容高贵的气质。 高格调:高尚的品格和风度。 怜:喜爱。 时世俭梳妆:当代流行的朴素妆容。 敢将:敢于让,表示自信。 十指:十个手指头,比喻手巧。 针巧:针织手艺高超。 斗画长:比较谁画的眉毛更长,比喻争艳比美。 苦恨:苦恼怨恨。 压金线:刺绣时用金线绣制图案。
周青春
去完善
赏析
《贫女》是唐代诗人秦韬玉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贫女的口吻,描绘了她虽拥有美丽的心灵和技艺,却因贫穷而难以得到赏识的无奈与悲哀。同时,诗人借贫女之口,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忽视和不公。 首联“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表达了贫女出身贫寒,未曾接触过华贵的服饰,想要寻找好的介绍人却无法实现的困境。这句诗展现了贫女生活的艰难,也为全诗奠定了忧伤的基调。 颔联“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指出那些具有高尚品格的人并不被人所爱,反而被世人所怜悯。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揭示了贫女所处环境的冷漠和无情。 颈联“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表现了贫女敢于展示自己的针线手艺,却不愿为了争宠而画长眉毛。这句诗展示了贫女的自信与自尊,同时也暗示了她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精神追求。 尾联“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表达了贫女因贫困而无法施展才华,只能为别人制作嫁衣的痛苦。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贫女内心的无奈与挣扎,也传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与谴责。
周青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贫女》是唐代诗人秦韬玉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晚期,当时社会贫富差距较大,许多底层百姓生活困苦。 秦韬玉本人出身贫寒,凭借才华和努力成为朝廷官员。他了解民间疾苦,对穷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在这首诗中,他以贫女的视角描绘了她们的艰难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许多知识分子为了生计,不得不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富贵。然而,科举制度的弊端使得许多有才华的寒门子弟难以脱颖而出。因此,秦韬玉通过《贫女》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公正平等的渴望。
周青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