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琯岩
桥山往日葬衣冠,玉琯深藏在此山。
料得当时十二牧,也随龙驾到其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桥山昔日埋葬衣冠,玉琯深藏在山之中。
想象着当时的十二牧,也应随着皇帝的车驾来到这个地方。
去完善
释义
桥山:指黄陵,为黄帝的陵墓所在地。
玉琯:传说夏禹用以记时的玉管,这里代指年代久远的文物。
十二牧: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州设牧伯以统理民事,这里指各州的官员。
龙驾:皇帝的仪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玉琯岩的深沉感慨。首句“桥山往日葬衣冠”点出了玉琯岩的背景:这里曾是古代皇帝安葬的地方,象征着权力的中心。接着,诗人以“玉琯深藏在此山”描绘了玉琯岩的神秘与庄重,令人遐想。
接下来的两句“料得当时十二牧,也随龙驾到其间”则是诗人的想象和感慨:遥想当年,那些各诸侯国的君主们,或许也曾跟随皇帝的龙驾来到这座山,共同见证玉琯岩的庄严神圣。这两句既表现了对历史的追思,又传达出诗人的哀伤之情——曾经的辉煌已经远去,只剩下这些文物供后人凭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玉琯岩》是明代诗人黄甲所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岭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创作时间:明朝(1368-1644年)中期
在明朝中期,黄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文人墨客。他曾在官场任职,后因厌倦官场斗争而辞官回乡,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许多名胜古迹,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岭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时代背景知识:明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特别是岭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保存了许多原始的自然风貌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岭南地区,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此外,明朝中期的文人墨客非常重视山水田园题材的诗歌创作,许多诗人都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主题,抒发自己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