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峰
岧峨第二石城峰,雉堞天然不费工。
妙典飞升何处是,城头咫尺紫霞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巍峨的第二座石头城堡山峰,它的城墙和雉堞都是天然的,没有经过人工雕琢。
神奇的典故中飞升的地方在哪里呢?就在离城头咫尺之遥的紫霞宫。
去完善
释义
1. "岧峨":形容山峰高耸的样子。
2. "第二石城峰":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境内的石城山第二高峰。
3. "雉堞":指城墙上的齿状凹凸形状,这里用来形容石城的天然轮廓。
4. "妙典飞升":指古籍中关于神仙飘然而去的记载。
5. "紫霞宫":古代传说中的仙境或道观,这里泛指神秘的神仙居所。
去完善
赏析
《石城峰》描绘了石城峰的峻峭景象和神话传说。首句“岧峨第二石城峰”通过“岧峨”一词突出了山峰的高耸入云、雄伟壮观;“第二”则表明诗人所描述的石城峰并非最为高大的山峰,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其后续描写留有余地。
次句“雉堞天然不费工”中的“雉堞”指古代城墙上的矮墙,此处用以象征山峦的起伏形态。通过对比人工建筑的城墙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诗人在赞美造物主的神奇力量的同时,也暗含了对人力微薄的感慨。
诗的后两句“妙典飞升何处是,城头咫尺紫霞宫”引入了道教的修炼成仙之说,将石城峰与神秘的紫霞宫相联系,进一步渲染了其神秘的氛围。在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想象和寓言的表现手法,寄寓了自己渴望超脱尘世、追求至高境界的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城峰》是明代诗人黄甲的一首描绘山峰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明朝时期,即公元1368-1644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明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尾声,同时也见证了许多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变化。
在这个时间段里,黄甲作为一位士人,经历了科举考试的失败和成功。他在青年时期尝试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然而屡试不第。后来,他终于在一次乡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举人。这一经历使他更加珍视学问和人生的价值,也使他对自然山水产生了更深的感悟。这种感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如《石城峰》等作品,以优美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此外,明朝时期的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游山玩水,品味自然之美,抒发胸臆。黄甲正是受到这股风气的熏陶,才创作出如此动人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