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观
天地为炉变化间,丹砂点石石成丹。
丹成遗灶空陈迹,留与高人图画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黄甲":诗人名字,是明初的一位僧人,本名洪武。
2. "天地为炉变化间":比喻天地的广大无垠,像冶炼的铁炉一样可以熔化万物。"炉"是指冶炼的炉子。
3. "丹砂点石石成丹":用丹砂(一种红色的矿石)涂抹在石头上,石头就会变为丹砂的颜色。这里表达了通过某种神秘的力量使普通的事物发生改变的意思。
4. "丹成遗灶空陈迹":丹砂炼成的火灶已经不再使用,只留下痕迹。"遗灶"指的是炼丹的火灶。
5. "留与高人图画看":将这个炼丹的过程留给高尚的人来欣赏。"高人"是指道德和知识水平高的人。
去完善
赏析
《炼丹观》这首诗歌以天地、丹砂、陈迹等意象为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炼丹图景。诗人首先用“天地为炉”来形容宇宙的宏大与奇妙,揭示出世界的不断变化。接下来,通过“丹砂点石石成丹”的诗句,形象地表达了炼丹的过程。然而,美好的事物往往转瞬即逝,诗歌中的“丹成遗灶空陈迹”正表达了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最后,诗人以“留与高人图画看”作为结尾,既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炼丹观》是明朝诗人黄甲的一首描绘炼丹场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时期,约公元1368年至1644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科技、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炼丹术也成为了当时人们热衷探索的领域。
诗人黄甲生活在明朝中叶,这个时期正是明朝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黄甲作为一位士人,对当时的科技发展和社会现象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见解。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炼丹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的思考。
在诗中,黄甲通过对炼丹师辛勤工作的描述,表达了对科技工作者的敬意和对知识的尊重。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长生不老、改变命运的追求,以及对炼丹术的神秘感和敬畏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