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用儿甥韵
绿蓑青篛一身轻,卧看行云舟自横。
米贱鱼肥美无度,不知东海正掀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着绿色蓑衣和青色箬笠的身体轻便,躺在船上看着云彩和船只自由地漂浮。大米价格便宜鱼儿美味又不限量,全然不知东边的海里正有鲸鱼掀起巨浪。
去完善
释义
1. 绿蓑:绿色的蓑衣,用来指代渔父的装束。
2. 青篛:青色的斗篷,与“绿蓑”一起指代渔父的装束。
3. 卧看行云舟自横:描述渔父悠闲地在船上欣赏流云,船儿自己随水漂浮。
4. 米贱鱼肥美无度:描述当时的景象,米价便宜,鱼肉鲜美,人们可以无限制地享受美食。
5. 不知东海正掀鲸:指渔父并不关心远处海上的巨大风浪,只享受眼前的宁静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渔父生活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父身披绿蓑青篛,卧看行云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虽然生活简朴,但米贱鱼肥的日子却使渔父感到无比的快乐。然而,诗人并没有沉醉在这种宁静的生活中,他意识到东海正掀起巨浪,暗示着潜在的危险。这首诗既赞美了渔父淡泊名利的品质,又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父用儿甥韵》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朱松所作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4年前后,此时朱松正处在家乡福建武夷山地区的田园生活中。在这首诗歌里,朱松通过对渔父形象的描绘,寄托了自己隐居田园、超脱世俗的情怀。
朱松生活在南宋初期,当时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由于北宋灭亡的历史教训,南宋政权对金国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导致国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作为一名士人,朱松也深感时代的责任和压力,但他选择了远离朝政,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朱松的人生态度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他主张积极入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然而,他在现实中却面临着诸多困扰,如家庭变故、科举失利等。这些挫折使他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叛情绪,促使他转向道家思想寻求慰藉,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隐逸文化观念。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朱松将道家哲学融入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渔父用儿甥韵》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赞美渔父的淡泊名利、逍遥自在,展现了朱松本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