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国镇见迓之什 其二
渊明把菊对清秋,醉里诗豪万象流。
画出多情愁绝处,七峰明灭断云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陶渊明在秋天赏菊时,醉酒后展现出豪迈的诗情,万物仿佛都在他的笔下流淌。这幅画描绘出多情的极致忧愁,七座山峰若隐若现,仿佛是那缭绕云雾最终收敛的样子。
去完善
释义
《答国镇见迓之什 其二》是南宋诗人朱松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陶渊明的形象和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以下是这首诗歌的注释:
1. 渊明:即陶渊明(365年-427年),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
2. 把菊:指陶渊明饮酒赏菊的风雅行为。把,握持;菊,菊花。
3. 清秋:秋天,特指秋天的凉爽天气。
4. 醉里:醉酒的状态。
5. 诗豪:指诗才横溢、豪情万丈的诗人。这里用来形容陶渊明。
6. 万象:各种事物或景象。
7. 画出:描述出。
8. 多情:富有情感。
9. 愁绝:极度忧愁。
10. 七峰:指安徽省枞阳县境内的七座山峰,分别为莲花峰、天柱峰、风雷峰、云门峰、太白峰、华严峰、五老峰。
11. 明灭:时隐时现。
12. 断云:零散的云彩。
去完善
赏析
《答国镇见迓之什 其二》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的诗歌。朱松巧妙地运用了陶渊明赏菊、饮酒的典故,表达出作者在面对秋天时的深沉情感。诗句中提及的“诗豪”,是对诗人才能的赞美,表现出作者在微醺之中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同时,通过描述七峰明灭的景象,进一步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哀愁。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作者善于运用丰富想象力和深刻感悟力来抒怀的才能,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优美的秋日画卷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答国镇见迓之什 其二》是南宋诗人朱松在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1117年)所作。朱松此时期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因与权臣王安礼不合,被外放为四川潼川府通判。然而他在调任途中患疾,不得不折返汴京就医。随后在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时,朱松又因避战乱举家南渡,最终定居绍兴。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北宋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北方的金国势力逐渐壮大,对北宋形成威胁。朱松在旅途中亲身经历了这些社会动荡,深感忧虑。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有能力为国家做出贡献。这首诗正是他在旅途中写给好友国镇的回信,表达了他虽然身处困境,但仍心怀信念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