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上白帝城登白帝楼
石壁将天压,山楼反不奇。英雄云散后,烟霭日斜时。碧涧秋光老,青林鸟梦宜。樽前多感慨,衰柳已先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石壁将天空压制,山楼反而不再奇特。
英雄们如云般消散后,烟雾笼罩在夕阳西下的时分。
碧绿的山涧秋水带着几分秋天的痕迹,青山之间是鸟儿的梦境之地。
面对这样的景色不禁感叹万千,那衰败的柳树似乎早已知晓一切。
去完善
释义
1.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为古代三峡地区著名的军事要塞。
2. 石壁将天压:形容白帝城地势险峻,石壁高耸入云,仿佛要将天空压下来。
3. 山楼反不奇:虽然山楼处在如此壮观的自然景观中,但它却显得并不奇特,可能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太过雄伟。
4. 英雄云散后:这里可能是在感叹历史上那些英勇人物已经离去了。
5. 烟霭日斜时: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分,烟霭笼罩着白帝城,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6. 碧涧秋光老:秋天的溪水显得碧绿而深沉,光线照射在溪水上显得古老而宁静。
7. 青林鸟梦宜:绿树成荫的树林是鸟儿栖息的理想之地,它们的梦境一定很美好。
8. 樽前多感慨:面对美酒,心中不禁涌起许多感慨。
9. 衰柳已先知:可能是诗人看见身边的柳树已经开始枯黄,似乎预示着冬天的到来,让人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
去完善
赏析
《秋上白帝城登白帝楼》是明代诗人陈昂的一首描绘秋日白帝城的诗作。全诗以石壁、山楼、英雄、烟霭、碧涧、青林、鸟梦、衰柳等元素,营造出一幅秋日萧条的画面。
首联“石壁将天压,山楼反不奇”,描述了白帝城险峻的地形和壮丽的建筑。石壁仿佛将天空压低,山楼虽然雄伟却不显得奇特,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观察力和感受力。
颔联“英雄云散后,烟霭日斜时”,表达了英雄们已离去,只剩下烟霭笼罩在日落的时刻。这一联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变化,流露出对过去英雄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颈联“碧涧秋光老,青林鸟梦宜”,描绘了秋天的山林景色。碧涧的流水似乎透露出秋天的萧瑟,青林的深处则是鸟儿的理想家园。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樽前多感慨,衰柳已先知”,收尾呼应,表达了诗人在饮酒之际的感慨。面对即将凋零的柳树,作者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和人世的沧桑。
整首诗以景写情,通过对白帝城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作者深沉的历史感慨和生活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上白帝城登白帝楼》是唐朝诗人陈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内部的腐败和外部的边患问题。陈昂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时代的深刻影响。
在陈昂的人生经历中,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成功。这种屡试不第的遭遇使他产生了怀才不遇的情感。此外,他还有过游历各地的经历,这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些人生际遇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在《秋上白帝城登白帝楼》一诗中,陈昂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他也借景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些都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