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待制帅襄阳二首 其二
欲将盘错试余锋,故拥旗麾讫外庸。
南岘北津形胜地,前羊后杜昔贤踪。
不妨倒载同民乐,自有轻裘折虏冲。
努力功名归报国,莫思山月与林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愿在困境中磨砺自身,于是接受重任处理琐碎事务。
此地山川秀美风景佳,古往今来众多贤能之士曾留下足迹。
放下架子一同分享快乐,轻松应对敌人如同披上战袍冲锋陷阵。
力争建立功勋报效国家,不必留恋山间明月和树林钟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盘错:形容事物错综复杂。这里指治理国家面临的困难。
2. 试余锋:尝试发挥自己的才能。
3. 故拥旗麾讫外庸:派遣官员到外地的意思。
4. 南岘(xiàn):位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附近的一座小山。
5. 北津:代指长江渡口。
6. 形胜:地势险要的地方。
7. 前羊后杜昔贤踪:指的是古代圣贤曾经在这里活动过的痕迹。
8. 倒载同民乐:指与百姓共享欢乐。
9. 轻裘(qiú):轻柔的皮衣。
10. 折虏冲:击败敌军的意思。
11. 山月与林钟:分别代指山水风景和音乐艺术。
12. 莫思:不要过于想念或留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送吴待制帅襄阳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尤袤送给即将赴任的友人吴待制的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勉励和祝福,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友人品德的赞美和对国家忠诚的期许。
首先,“欲将盘错试余锋,故拥旗麾讫外庸”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能力的信任,认为他有能力在复杂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时也暗示了友人此次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平定边疆的纷乱。
接着,“南岘北津形胜地,前羊后杜昔贤踪”两句,描绘了襄阳这个地理位置重要、历史悠久的城市的风光。同时,也提醒友人要学习前人的贤德和智慧,以便更好地治理地方。
然后,“不妨倒载同民乐,自有轻裘折虏冲”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治理地方的期待,希望他能与民同乐,关心民生,同时也要有勇气对抗敌人,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最后,“努力功名归报国,莫思山月与林钟”两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寄语,希望他在实现个人抱负的同时,不忘报效国家,为国家利益付出努力,而不要过于追求个人的享乐和名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吴待制帅襄阳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尤袤所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5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
在这个时期,尤袤的个人经历颇为丰富。他年轻时曾师从著名文人周必大,后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南宋文坛的一位重要人物。然而,他在官场上的生涯并不顺利,曾因为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在赋闲期间,尤袤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
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是南宋初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金兵屡次南下侵犯,南宋朝廷却无力抵抗,只能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文人志士都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纷纷提出改革方案,期望能够挽救国家的危亡。然而,这些建议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反而使文人志士受到了打压。
在这样的背景下,尤袤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勉励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希望友人能够像诸葛亮一样,为国家出谋划策,挽救国家的危亡。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希望通过诗文来唤醒人们的爱国热情,共同拯救国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