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寺
峥嵘楼阁插天开,门外湖山翠作堆。
荡漾烟波迷泽国,空蒙云气认蓬莱。
香销龙象辉金碧,雨过麒麟剥翠苔。
二十九年三到此,一生知有几回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耸立的亭台楼阁直插云霄,
门前湖水与青山相映成趣。
水雾缭绕仿佛仙国一般,
缥缈的云雾犹如仙境蓬莱。
寺庙中的香火已渐渐熄灭,
雨水洗刷过的麒麟石栩栩如生。
二十九年来我第三次来到这里,
一生之中又能有多少次呢?
去完善
释义
《青山寺》:这是一首描述青山寺景象的古诗。
1. 峥嵘楼阁插天开:形容青山寺的壮丽景象,仿佛直插云霄。峥嵘,原意指高峻的山峰,这里借指楼阁的高大;
2. 门外湖山翠作堆:门外的湖水与青山交织在一起,犹如翠绿的堆叠。
3. 荡漾烟波迷泽国:水面上的波纹起伏不定,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荡漾,指水波摇动的样子;烟波,指的是雾气笼罩的水面;泽国,指湖泊众多的地区;
4. 空蒙云气认蓬莱:云雾弥漫,仿佛能看到传说中的仙境蓬莱。空蒙,形容云雾迷茫的样子;
5. 香销龙象辉金碧:香烟缭绕,大佛(龙象)的金身熠熠生辉。龙象,佛教用语,指佛像;金碧,金色的光辉;
6. 雨过麒麟剥翠苔:下过雨后,麒麟石像上的青苔显得更为翠绿。麒麟,神话中的动物,这里指寺庙中的石雕;剥,使显露出来;
7. 二十九年三到此:诗人已经在过去的二十九年中,第三次来到这个地方;
8. 一生知有几回来:这一生还会有几次来到这里呢?表达出对青山寺美景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青山寺》描绘了青山寺周边的美景。诗人通过对青山寺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诗中的“峥嵘楼阁插天开,门外湖山翠作堆”展现了青山寺的高耸入云和周边的湖光山色;“荡漾烟波迷泽国,空蒙云气认蓬莱”则描绘了烟波浩渺的水面和云雾缭绕的神秘景象。
诗人通过“香销龙象辉金碧,雨过麒麟剥翠苔”这一诗句,表达了寺庙的庄严肃穆以及雨后生机勃勃的景象。最后两句“二十九年三到此,一生知有几回来”传达出诗人对于自己多次来到青山寺的感慨,以及对未来还能否再次来此的疑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山寺》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尤袤的一首描绘山林隐逸生活的诗。这首诗歌大约创作于公元1190年至1200年之间,即尤袤担任江西抚州司户参军时期。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很多文人墨客选择归隐山林,过一种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文人中颇为盛行,尤袤也不例外。他曾在诗句中写道:“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时,尤袤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中举。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在任江西抚州司户参军期间,积极推行文教政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文人。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地方政务,为民排忧解难,深受百姓爱戴。
在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然而,在尤袤的诗中,我们却看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热爱。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韵味悠长著称,深受后世赞誉。这首《青山寺》便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青山寺的幽静景色,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