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石佛琏大禅
人生天地间,百年如逆旅。
荣华风中烟,富贵草头露。
得丧能几何,頫仰即今古。
师具正法眼,与人一线路。
纷纷轻薄儿,谁解点头句。
冥行方索涂,空满户外屦。
我提没底篮,采药空山去。
觌面偶相逢,举手便分付。
弹指了三生,无去亦无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生在世,犹如匆匆过客;荣华富贵,不过过眼云烟。得失之间,古今如一。教师秉持正法之眼,为人指引道路。众生众多,难明真理;彷徨徘徊,徒增烦恼。我以平常心,入山采药,修行求道。偶然相遇,便付真心;弹指之间,三世尽释;超越生死,无来无去。
去完善
释义
1. 逆旅:旅店,旅馆;这里喻指短暂的人生。
2. 荣华:荣华富贵的意思。
3. 草头露:出自《月夜忆舍弟》中的“戍楼望断是江陵,长信宫中小糠秸。原野回空碧,江淮大地无山色。……乱后诸孙实走天,只应牛渚与羊矶。羊公到死如长睡,不似荣公死后奇。”
4. 得丧:得到或丧失;得失。
5. 頫仰:低头仰望,表示对佛教的敬仰。
6. 师具正法眼:谓法师具有观察真理的智慧。
7. 轻薄儿:这里是世俗人的意思。
8. 点头句:禅宗中常用的话语,意为参透玄机,了解真理。
9. 冥行:无目的地行走,指无目的地求佛。
10. 索涂:寻找道路。
11. 屦:鞋子。
12. 没底篮:佛教中常用的话,比喻一切皆空,没有固定的目标。
13. 采药:比喻修炼佛法。
14. 觌面:面对面。
15. 三生:佛教用语,指前生、今生、来生。
16. 无去亦无住:指达到佛教的最高境界,超脱生死轮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谢石佛琏大禅》以人生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在繁华世界的超脱和洞察。首联“人生天地间,百年如逆旅”,形象地描绘了人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接着的“荣华风中烟,富贵草头露”,比喻荣华富贵的短暂易逝,如同风中的烟、草头的露,提醒人们在追求世俗名利时要保持清醒和理性。“得丧能几何,頫仰即今古”则强调得失之间不必过于执着,岁月沧桑不过俯仰之间。
诗人进而赞美石佛琏大师具备正法眼,为人指点迷津。“纷纷轻薄儿,谁解点头句。冥行方索涂,空满户外屦”,讽刺那些不懂佛学哲理的人盲目追逐名利,如同黑夜中找不到方向。而诗人在大彻大悟后,决心像“我提没底篮,采药空山去”那样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与石佛琏大师邂逅时,便能相互理解,心意相通。“弹指了三生,无去亦无住”意味着在这短暂的相遇中,诗人顿悟到了生死轮回的真谛,达到了无去无住的境地。
整首诗在表达人生哲理的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开阔的心胸和高尚的品质。诗人以平实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使读者产生共鸣,同时也传达了禅宗思想的精髓。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哲学深度,值得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石佛琏大禅》是南宋诗人杨冠卿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左右,当时南宋政局动荡不安,民间生活困苦。
杨冠卿生逢乱世,一生漂泊不定,曾出任江西南安军通判、湖南衡州判官等地方官职。他在任期内勤于政务,关心民生,受到百姓的爱戴。然而,由于时局变化,他多次被贬谪,仕途颇为坎坷。在人生失意之时,杨冠卿开始接触佛教,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外患不断。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抗金复国事业。然而,杨冠卿并未直接参与政治斗争,而是选择以诗歌抒发胸臆,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